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頒布的譜禁政策是什麼?有不願更改祖先名字的,導致全家下獄

清朝頒布的譜禁政策是什麼?有不願更改祖先名字的,導致全家下獄

經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歷朝歷代的君主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避諱皇帝的名字,用其他意思相同的字代替,如果實在找不到就用其它的字代替,那麼就要換另外一個詞,反正無論怎樣,都不能用皇帝的名字,如果出現了,那就是大罪,輕者流放重者抄家。

清朝歷史上出現的文字獄,就是因為文字被曲解而造成的冤假錯案,但是我們今天講的不是文字獄,而是另一個因文字而獲罪的,就是族譜修訂。原本統治者是提倡民間修族譜的,覺得這樣做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弘揚宗族理論。

但在乾隆年間,有地方官員發現,很多地方的百姓,同姓不同宗的家族一起建宗祠,而且為了攀附權貴甚至還隨意篡改家譜。於是地方官員把這個問題上報給了乾隆皇帝,要求整頓這種現象。因此,就有了後來乾隆皇帝頒發的譜禁政策。

這個政策對全國範圍內的很多貴族都實行禁止頻繁隨意修家譜的要求。若是已經修過族譜的宗族,地方政府要仔細核查,族譜里是否有存在藐視皇權的字眼,如果有,不僅族譜要被銷毀掉,而且族內人員還要全部下獄追究責任。

政策上寫的是禁止隨意修改,就是說,如果有正當理由還是可以修正族譜的。如果宗族主動配合官府的審查,然後按照官府的意思來重新修訂,還是能夠安穩度日,最起碼不會惹來官司。

比如徽州的張氏,因為在譜禁政策實施時,主動配合政府,靈活的運用文字修改族譜,堅決不觸碰清朝的敏感區,修正之後主動交由官府審閱。所以族譜得以保存至今,族人也倖免遇難。現在張氏的後人都還能拿出當年的族譜出來。

反觀福建的胡氏兄弟修族譜,他們覺得把自己的祖先名字給改了,是對祖先的不敬,而且家譜按當時社會的風俗是不能外傳的,所以他們覺得應該沒什麼隱患,就按照自己祖先的原名修訂。結果他們家的族人就慘招下獄,族譜也被毀。

只能說他們生不逢時,生在一個君主專政的年代,成為了政令的犧牲者。據史書記載,在清朝的後期,不僅皇帝的本名要避諱,甚至連他的祖父外祖父的名字全都要一起避諱。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說你家族裡的爺爺早已作古,但他名字里有一個字和當今的皇帝的名字里某一個字相同,那麼你就必須把你爺爺在族譜里的名字給改了。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後代給祖先改名字,多少是有點不太尊重,違背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禮儀。

雖然清朝的譜禁政策,清政府干預過多,使很多宗族下獄,造成文字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這個政策並不是完全錯誤,最起碼它打擊了當時民間的攀附權貴之風,整頓了社會風氣。在一定程度上,用強硬的律法政策規範了民眾的道德風向,使他們不跟風,不趨炎附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水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同處於唐朝的李白和杜甫,他們作詩的風格與特色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六支精銳軍隊,最後一支的名字確實很奇葩

TAG:三水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