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每年給遼國十萬白銀,遼國經濟卻崩了,難道是早有預謀?
澶淵之盟,一個充滿歷史意義又頗具爭議的大事件,說好聽點叫北宋為了和平而與遼邦訂立的盟約,說不好聽就叫北宋為了不挨打而不得不破財免災。拋開盟約的初衷不談,此次結盟最終的結局對宋是有利的:宋愈強而遼愈弱。
這和剛開始結盟的狀況有很大不同,因為北宋自成立開始,就和老冤家遼國你爭我鬥了四十餘年,而在這些對抗中,北宋始終處於弱勢的一方。即使是訂立盟約決定和平共處了,北宋也是以一種小弟的身份去談判的。
當時的場面是這樣: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侵犯作亂,意圖一舉消滅北宋;宋朝這邊,宰相寇準力薦宋真宗親自督戰,宋軍士氣大增,準備為了吾皇誓與敵軍浴血奮戰。
雙方都是一點即燃的炸彈,如果真的打起來,這場戰爭將是極其慘烈的,但是一出意外之戲的上演卻提前結束了即將到來的鮮血淋漓:宋軍利用八牛弩射殺了遼軍大將蕭撻覽,蕭太后鬱悶悲痛,鬥志不再,於是決定和談,宋真宗當然說:好!
但是盟約是有條件的,雙方約定: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約為兄弟之國(遼為兄宋為弟),宋每年給遼國歲幣銀10萬兩,絹布20萬匹。
從條約內容看,明顯宋朝是吃虧的,相當於用錢買和平,所以澶淵之盟也被後人詬病為不平等條約。但是在效果上看,宋朝取得了很大成績:互稱兄弟後,遼宋互使多達三百八十多次,邊境百年和平。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隨著雙方和平時代的共進,遼國國力卻越來越弱,突出表現在經濟上的全面崩盤,以至於到了後期,遼國直接被經濟給拖垮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草原王朝被金所滅。
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在和約中佔了上風,每年接收宋10萬白銀的遼國,經濟卻崩潰了呢?顯然這不是宋朝的早有預謀,而是收穫的意外之財。這就要引入一個現代詞語,叫做貨幣戰爭,雖然宋朝初衷並不在於此,但仍可用這個原理來解釋。
眾所周知,宋朝經濟時處世界前列,其商業貿易是相當發達的,而遼國則只在行軍打仗上很強,在錢生錢利滾利的生存方式上很弱。所以即使宋給了遼白銀,但是遼拿這些錢都去買宋的先進產品了。
久而久之,宋的很多產品就成了遼人的必需品,十萬白銀根本不夠,反而要倒貼進去。而且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養成了一種觀念,即他們都在等待著宋送錢過去,自己坐享其成就行,宋朝貨幣在遼的流行程度也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
隨著實際物品的傳播,宋朝的文化也慢慢滲透進了遼國的文化中,遼國統治者亦接受了被漢化的命運,心理上已經接受了宋朝文化是主流的觀念。所以遼國經濟才會被自己掏空,並且回天乏術,被金所滅。
參考書目:《宋史》
※這個小國只有700萬軍隊,為何敢全世界四面開戰,到處惹是生非?
※陝西藍田縣神秘古墓被盜,專家挖掘卻被阻撓,墓主人後代大揭秘
TAG:大表哥聊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