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都叫第八代酷睿 怎麼就這麼天差地別

都叫第八代酷睿 怎麼就這麼天差地別

號稱史上最複雜命名的第八代酷睿i系列不是浪得虛名,從超低電壓橫跨到多核心旗艦,看CPU選擇新電腦似乎又變成了一個新難題。比起極客般梳理每個產品型號背後代表的意義,不妨直接投入實戰,聊聊最常見的幾款第八代酷睿如何選擇。


15寸筆記本一定比13寸厲害?

同筆記本系列下,回答是一定的。

13寸筆記本考量到散熱,一般選用低電壓U系列,例如XPS 13上的酷睿i7-8550U。15寸筆記本內部空間更大,散熱更有保障,因此會用上H系列處理器,例如XPS 15的酷睿i7-8750H。

U系列會比H系列少兩個核心,也就是說,當U系列擁有4核心8線程的時候,H系列已經達到6核心12線程。特別是在AMD的刺激下,英特爾核心數量也開始一路拔高,兩三年前的4核8線程台式機處理器,甚至不如現在一個15寸筆記本處理器迅猛,再次印證了老用戶沒人權的硬道理。

不說了,小編先對著自己的台式機哭一下。


我就想買13寸筆記本,怎麼選?

雖說越貴越好是硬道理。但如果最求性價比,事情其實也不是那麼絕對的。舉個栗子,酷睿i5-8350U和酷睿i7-8550U兩者之間只有在睿頻的時候會相差400MHz,以及2MB緩存,但酷睿i7會實際表現會對散熱、功耗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錢包不夠厚,選酷睿i5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後者如果散熱不充分,反倒會遇到只能堅持幾分鐘的尷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兩天MacBook Pro的酷睿i9版本性能不如上一代,雖然蘋果主動背鍋,但還是從側面印證規格越高,散熱要求越高,模具設計要求越高的水桶定理。

因為處理器的實際處理性能差別不大,酷睿i5逆襲的可能性就這麼誕生了。栗子還是MacBook Pro 13寸,14188元的起售價甚至幹掉了酷睿i7版本的XPS 13,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同樣是第八代,但核顯性能天差地別的酷睿i5-8269U。後者的28W功耗讓其比酷睿i7-8550U表現更猛,睿頻不僅高出200MHz,核顯更是採用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55,自帶128MB eDRAM,讓UHD全家哭暈在廁所。

因此如果按照性能考量來選擇筆記本的CPU類型,請參考如下順序:

酷睿i7-8559U>酷睿i5-8269U>酷睿i7-8550U>酷睿i5-8350U

是的,就是這麼亂。而且前兩者目前還是2018款MacBook Pro獨佔,其他品牌筆記本可能還需要等一段時間。

限量版和普通版區別大嗎?

有一點點。

這個問題的爭議其實聚焦於台式桌面處理器酷睿i7-8700K和酷睿i7-8086K四十周年限定版之間的區別。本質上說,兩個處理器的核心一摸一樣,只不過酷睿i7-8086K相當於英特爾官方特挑產品,可以睿頻達到5GHz。

但其實酷睿i7-8700K只要經過挑選,仍然能與8086K媲美,至於什麼7GHz的世界記錄,不要想了,靠的都是人品和燒錢。

問題是兩者之間差距將近1000元,多給8700K一半的價格買個情懷,大概只有粉絲真的會這麼做。


融合晶元厲害嗎?

AMD與英特爾聯合推出了包含AMD Radeon RX Vega M的第八代酷睿G系列,例如酷睿i7-8809G、酷睿i5-8305G。

講真,真的很厲害,完全讓15寸二合一筆記本煥發新生。這塊晶元相當於單處理器的體積融合了獨顯與CPU,AMD Radeon RX Vega M不敢說太強,與GeForce GTX 1050 Ti較量一番還是可以的。要知道,二合一筆記本也能玩遊戲本身就是很大的進步啦。

至於酷睿i5和酷睿i7之間的選擇,請參考之前「我就想買13寸筆記本,怎麼選?」章節,兩者之間區別不是太大,AMD Radeon RX Vega M也僅根據功率不同分成GL和GH版,即便如此酷睿i5-8305G也仍然可以考慮入手。


酷睿i9現在值得購買嗎?

曾經傳言類似X299平台的Hi-end PC至少要橫跨兩代才會更換CPU針腳,但感覺這個傳說馬上要被打臉了。即將到來的Skylake-X、Kaby Lake-X平台可能更換到LGA3647,現在X299平台上的LGA2066很可能成為絕唱。

也就是說,現在的酷睿i9可能成為最短命的旗艦處理器之一。

所以抱著現在電腦的同學,不妨再等等。幾個月後,帶著性價比意味的酷睿i9-9900K,亦或者直奔更旗艦的LGA2066/LGA3647才是最理想的選擇。現在入i9,感覺和現在高價入GTX 1080 Ti一樣,有點49年入國軍的尷尬。


寫在最後:貴不一定最好

2018款MacBook Pro i9頂配性能遭遇滑鐵盧,很大原因在於高頻之下散熱遇見瓶頸。既追求輕薄又追逐性能的筆記本,終究只會淪為「三分鐘真男人」。所以,別過分看中性能,移動版CPU的能耗比仍然非常重要。

但如果是台式機,只要不缺錢,當然還是選最猛的。而同等配置對比之下,甚至會發現蘋果iMac Pro之流零售價與自己組裝的DIY PC成本差不多,蘋果電腦性價比驚人的說法就此誕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活網 的精彩文章:

富士更新鏡頭路線圖 兩款鏡頭外觀已曝光
無需破費買新款 智能耳機Nura只靠空中升級就能搞定一切

TAG:愛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