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宣告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你敢嗎?

宣告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你敢嗎?

First Be a Woman

 Never Be Lonely

Gloria Gaynor 

00:00/04:53

一首旅途中聽見waacker朋友放的超級好歌

Say I am what I am

你在害怕什麼?

我一直羞於說理。當然,這個理是知識之理。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自己也是半瓶子醋,只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分享些旅遊經驗、閱讀體會、「精美壁紙」、好看電影諸如此類。

女權主義電影:《鐵娘子的政治之路》

和很多人一樣,我最懼怕的是寫出向他人灌輸概念的文章,特別是洗腦型文章,才疏學淺,我真的寫不來。畢竟自己在生活中不是胸懷天下,只是炸雞可樂。因此,在自我販賣機里的所有文字,依舊是非常個人的,個性化的體會和觀點,但是這些觀點都已經有人曾用學術化的語言表述過了,相當於我只是搬運工,然後再加上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我生產內容,包括一些淺薄的意義。深夜整理思路,整理資料的時候,我時常也會自問:我是素人,我不是微博大V,也不是知名blogger,我的觀點和分享有什麼意義,有什麼重要的?

當我們開始質疑知識傳播的意義,當普通民眾開始懷疑自己本應有的話語權,只能說,這個社會的大腦「病」了。

《末路狂花》

男性統治

從孩提開始,我們就在被社會標籤化的過程中,去除「特殊」的標籤。小學起就成績優異,那你初中、高中就要上重點高中重點班,因為你是師長眼裡的「好學生」、「好孩子」;當你偷偷看網路小說、牽起隔壁班男孩的手的時候,家長們的第一反應:被「壞孩子」帶壞了,你得趕緊走回正道上來。

諸如此類的標籤、約定俗成的觀念,像細菌一樣,三姑六婆的口水是它們的培養皿。這幾乎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只能說標籤的內容時常改變,但這類符合大多數公眾認知的主流標籤,依舊存在。

然而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懼怕被貼上某種標籤。這種標籤是什麼呢?就是類似於女性主義者、LGBT等,在我國仍被認為是亞文化符號的有色標籤。

對於標籤的思考,源於——每當有與LGBT、性侵受害群體等少數群體相關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絲猶豫,在基本判斷了符合倫理以及真實性的前提下,我是否要在朋友圈或者微博這些社交平台傳播這些內容。因為我非常擔心,我在別人眼中,是否會被人貼上了憤青的帽子,是否就成了一個怒氣沖沖的怨婦,更有甚者,是否別人會給我冠上xing開放的帽子···

《嘉年華》:中國首部觀眾性侵兒童的電影

總而言之,我擔心我會成為在這個男性統治的對gender、sex極為避諱的社會下的——「女性主義者」。畢竟我身邊有許多人表示:「我會細讀侵害女性案件的新聞,我會關注整個事件的進展,我會在心裡默默咒罵那些惡魔,但是作為一個女性,我不會在任何社交平台及公共場合發表這類的言論。」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言論生態?為什麼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從女性主義批判的角度來說,其實很簡單——男性統治,女性失語。

關於男性統治的書籍,浩如煙海。推薦一本從書名就表白的,法國人布爾迪厄的《男性統治》:統治者掌握話語權並傳播價值觀念,而受眾在被統治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無意識地完成了性別統治,同時強調了男性中心世界的永久性。

如果大家對暴力、暴力美學、男性氣質等概念感興趣,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

附目錄,不同譯版目錄內容有所不同

上個世紀初,當代女性主義啟蒙者伍爾夫就意識到,在主流話語中缺乏女性的聲音。以文學作品為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只是說著男性作家要她們說的話,做著男性作家要她們做的事」。

媒介中的女性表演,可以幸潔的《性別表演:後現代語境下的跨界理論和實驗》。這本書我看了非常多遍,在圖書館借閱了一遍後還買了一本方便之後閱讀。

在幸潔看來,國產電影中女性施事性的話語,「這意味著一種特殊形式的空洞或者無效···他們不是被認真地使用的,而是被寄生於其日常方式的特殊方式來使用的,這些方式可歸納為語言的蒼白化。」

從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的角度來分析女性主義,閱讀的過程中增添了許多趣味性——這個趣味性不是指課題本身有趣味性,沒有,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只是說明這本書不是純粹的說理,多了生活化的內容。

同樣,更貼近生活還有一本文學作品,已被無數公眾號推了再推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是我今年流淚量書籍TOP1,時常是看到某個字眼就被觸動。不是求新求異求熱度,也應該讀一讀這部特具台灣作家細膩文本的小說。

下面摘錄作者林奕含的一段採訪:

First be a Woman

「女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的,女人是造就的。」波伏娃的這句話似乎成了女性主義者的聖經。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總結:男性將他自己定義為「自我」,將女性定義為「他者」。這也是女性主義批判的出發點——因為女性的他者地位,因為這種地位而形成女性失語的情境。

西蒙娜德·波伏娃

這從來不是危言聳聽。波伏娃借他人之口說:「女人,這個相對的人,只能作為夫妻中的一員來生活,她往往比男人孤獨。他廣交朋友,不斷有新的接觸。她若無家庭則什麼也不是。而家庭是一種摧殘人的負擔;它的全部重量都壓在她的肩上。」

文本中不僅僅有對女性家庭屬性的固有觀念的解讀,還有對於女性愛美「天性」的描述:「人們常說,女人打扮是為了引起別的女人的嫉妒,而這種嫉妒實際上是成功的明顯標誌;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通過被人嫉妒、羨慕或讚賞,她想得到的是對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對她自己的絕對肯定;她為了實現自己而展示自己。」

男尊女卑的社會古來有之,男性的統治也一以貫之,是每晚窗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著的到底是燈籠還是女性鮮艷的軀體?

《大紅燈籠高高掛》

如果大家想對女性主義有一個overview,喜歡紙質閱讀的話可以去買一本小冊子:《什麼是女性主義批評》,收錄了非常多女性主義理論的概念,集合性的一本超入門書籍,等於是給你普及26個英文字母。但是卻成為了我去閱讀其他相關書籍的一個「跳台」,提供思路及方向。

自救時代,誰在溺水?

宣告自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或者說「女性主義者」,可恥嗎?可怕嗎?仍然要向這個社會普及最基本的尊重女性的常識,在我眼中,才最為可怕。

當你身邊的人,不理解你為什麼要支持一項女性平權運動時,當你的親朋好友,質疑一些受到傷害的女孩子的穿著、打扮、情感經歷時,你才深刻的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是太平洋上的一座孤島,洶湧浪潮一波一波地打過來,你卻在沙灘上一筆一划地用小樹枝寫著「SOS」。

幸好的是,這些孤島,在慢慢靠近,連成一片新的大陸。

我的蠅頭小字加上絮絮叨叨,

謝謝你們的耐心閱讀。

希望看到你們的分享、安利與評論。

Have a nice day

:)

自我販賣機

認真寫字認真安利的我

值得被愛被轉發被點贊被關注

往期推送:

在人均工資剛滿一千的印尼,我看到了什麼?

Have a book | 《斯普特尼克戀人》兩個孤獨的金屬塊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販賣機 的精彩文章:

TAG:自我販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