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君主打下基業才傳了一兩代,是後人不行嗎
原標題:三國君主打下基業才傳了一兩代,是後人不行嗎
三國君主打下基業才傳了一兩代,是後人不行嗎?
有句話叫做:老不讀三國。一語就道破三國這段歷史的內核悲劇性,明面上看起來這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三個國家都有過各自精彩輝煌的歷史,每一朝的第一代君主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梟雄,其根本上,是在講朝代和家族不可避免的衰亡,諸君請看,從大漢衰落,到群雄並起,到剩下三國相持鼎立,曹孫劉三家雖然平分了天下,最後也避免不了被外人取代,祖宗的基業,兒孫們沒有一個能守住。
所以說,老年人對三國會十分有共鳴,任憑自己年輕時如何縱橫天下,哪怕是曹阿瞞,也沒能躲掉子孫被殺,外人奪權的下場。而劉備孫權的後人更不用說了,子孫後來都成了草包,把自家基業坐吃山空,後人不爭氣是事實,但外人的力量太過強大,也不能否認。
當時的歷史環境,大家都知道是最不缺英雄的時代,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只要手握了權利,天下就會跟你姓,這也是司馬家最後為什麼能獨自做大,其他臣子沒能成功上位,因為司馬家的墊腳石是曹魏。曹家自己取締了漢朝宗室,讓漢獻帝被迫禪讓皇位,於是埋下了惡果,他們這麼做等於是在昭告天下,原本天下共尊的君主已經沒有了,給了其他異性勢力稱帝的理由,完全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大家想想,曹操最開始稱霸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手裡有天子,做什麼都是名正言順,在一個師出有名的年代,有皇帝就是一張底牌,不管是名義還是人心都能起到歸附作用,這麼說可能不夠具體,再想想潁川的荀家,他們跟曹家可是曹魏政權的合伙人,荀彧算得上是三國里頂級的謀士,他聯手曹操,就是因為想維持大漢正統。曹操用這個名義招募了一大批人才和將領,最後個人權利的野心還是逾越了臣子的本分,也因此和荀彧有了分歧,結果是荀彧收到了曹操充滿暗示的空盒子,他被迫自殺,曹操順心如意的當了魏王。
之後曹操兒子曹丕相當於直接廢了漢獻帝,親手結束了漢朝四百年基業,他這一開先河,劉備跟孫權立馬有了理由效仿。對於其他家族的人來說,大家原本名義上共尊的漢朝天子已經不存在了,現在任何人當權都是合理合法,所以司馬家再開始奪權時就心狠手辣的多,完全不像曹操當年有所顧忌。
※他同日本簽訂賣國條約,一天內就抵押出了半壁江山,最後身敗名裂
※蔡文姬,一個精通音律,又能寫詩的才女
TAG:讀歷史使人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