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付德國導彈,美軍失敗的「自殺式」無人轟炸機計劃
1944年夏天,一群轟炸機飛行員被召喚到位於美國西南部莫哈韋沙漠中的陸軍航空隊基地,對B-17轟炸機做特殊驗證。對這種有「飛行堡壘」之稱的轟炸機,久經戰火的飛行員們再熟悉不過了,但莫哈韋沙漠中的飛行驗證還是讓他們出了一身冷汗。在那裡,他們每天都要駕駛B-17做一些戰鬥機才能做的動作:急轉彎、劇烈俯衝、大仰角爬升。每次動作,飛行員們都提心弔膽,害怕單薄的機翼會突然分崩離析。所有飛行員都認為,這次驗證是為了升級B-17,讓它能在德國和日本上空更好地戰鬥。但他們都猜錯了……
B-17轟炸機機群
BQ-7無人機
1943年10月25日,英國首相丘吉爾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稱希特勒正準備用某種遠程武器攻擊倫敦等英國城市。據估計,這種武器重達60噸,能攜帶10-20噸烈性炸藥,也就是V-1和V-2導彈。從盟軍登陸歐洲開始,希特勒就命令向英國發射V-1和V-2。表面上,英國對V-1和V-2不屑一顧,但實際上,丘吉爾卻憂心忡忡:德國人的導彈在短短數周內,就造成了8000多名英國平民死亡,22718人受傷。
其實,盟軍很早就試圖以轟炸的方式摧毀希特勒的導彈發射設施,但收效甚微。最大的發射設施直徑僅150米,要想摧毀它,必須把炸彈扔在以目標為中心、半徑30米的範圍內。為此,美國的斯帕茲將軍想到了一個辦法:給B-17轟炸機裝上自動駕駛裝置,然後在飛機里塞滿炸藥,引導它撞擊德國人的導彈發射設施。
按計劃,塞滿炸藥的B-17將改稱為「BQ-7」。2名飛行員負責駕駛BQ-7升空,對準航線後,飛行員將在英國上空打開自動駕駛儀並跳傘,處於無人駕駛狀態的BQ-7會在一架有人駕駛飛機的引導下,飛向目標並完成最後的撞擊。莫哈韋沙漠中所做的B-17飛行驗證,就是為了把它們改裝成BQ-7做準備。
B-17轟炸機
出師未捷
阿芙羅狄特,這個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被拿來做了BQ-7無人轟炸機計劃的名字。
B-17的飛行員們在美國的沙漠中飛了幾天後便移師英國。在那裡,機械師們將當時最先進的「阿松」無線導航系統裝入B-17,將它們變成了能自動飛行的「無人機」。
1944年8月4日,兩架B-17停在跑道上。它們已經成了真正的BQ-7飛行炸彈,機艙、炸彈艙甚至導航台上都堆滿了炸藥,威力相當於一枚14噸的炸彈。兩架BQ-7先後升空,打開自動駕駛儀後,第一架飛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安全跳傘,飛機則向目標飛去。不幸的是,第二架飛機出現故障,飛行員還沒來得及跳傘,滿載炸藥的BQ-7便栽到了地上,巨大的爆炸聲帶著出師未捷的遺憾。第一架BQ-7雖然順利飛到了目標區域,但德國導彈發射設施周圍高炮林立,BQ-7被密集的炮火擊落,沒能對導彈發射設施造成破壞。
不久後,盟軍又派出了第二批BQ-7、第三批BQ-7……但失敗的命運始終揮之不去。全部BQ-7都未能擊中目標,有的甚至在飛行途中180度轉彎,又向英國飛了回來。盟軍防空部隊不得不把它們擊落。
從陸軍到海軍
至此,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阿芙羅狄特」計劃宣布失敗,但美國海軍卻從中看到了可取之處。美國海軍要攻擊的目標是德國人的潛艇船塢。為了避免重蹈BQ-7失敗的覆轍,美國海軍選用B-24轟炸機用於改裝,其他一切不變。可惜,美國海軍的計劃也少有成功的案例,在此類任務的所有記錄中,只有一架改裝的B-24撞擊在德國潛艇船塢附近,並對船塢造成部分毀壞。
極低的成功率與極高的代價最終使美軍停止實施此類計劃。(環球網)
B-24轟炸機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群雄角逐大洋!盤點各國海軍代表性艦艇裝備
※特朗普宣布創建「天軍」,美軍高層一片迷茫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