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王獻之要假託「飛鳥傳書」
八公山人王世國六尺整紙狂草《周易》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王羲之的書法要東晉時期享有很高的聲望,其子王獻之幾乎一生都處在其父的巨大的陰影下。獻之從小就要學習繼承父親王羲之書法,但他明白「屋下架屋,越架越小」的道理。所以,他又努力突破,做著避免「近親繁殖」的各種嘗試。王羲之有七個兒子,獻之最小。儘管他與諸位兄長都是學習父親的書法,但只有他是得羲之書法之源,即「取法乎上」,直接學習張芝和鍾繇的書法,這樣就能夠與其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不僅如此,他甚至還編造謊言,給自己的書法塗上神秘色彩,以此來區別與羲之書法的不同。
他曾說:自己24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在樹林中打盹,有一隻鳥飛過來,左手持紙,右手持筆,教授他寫579個字,並集成一本書。他初得此書後,每天練習,不到一周,已經寫得與書上的字相仿了。只是書中的字不成文章,難以認識究竟。
從此,他對自己的書藝頗為自負矜重,不大輕易為人作書,哪怕就是權貴相逼,他也並不在意。甚至,東晉太和年間,朝廷在宮新建了太極殿,時任吏部尚書的謝安想請王獻之來題寫這座宮殿的牌匾,以為萬代之寶,結果也被他拒絕了。
王獻之《地黃湯帖》
【八公山人語】
作為「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一輩子都生活在父親巨大的陰影里。他最常被人問及也最怕被人問到的尷尬問題,恐怕就是他的書法與其父比怎麼樣?
當年,謝安就曾經這樣問過他:「君書何如君家尊?」獻之答道:「故當不同。」意思是我的書法與家父的書法不一樣。回答得巧妙而又實在。
的確,「二王」書藝風格不同。唐代張懷瓘《書斷》中說:「子為神駿,父得靈和。」可以說,獻之比起羲之雖骨力不及而媚趣過之;從筆法上看,獻之外拓而羲之內擫。
可是,後來有人篡改了王獻之的那句話,把「故當不同」變成了「固當勝」,意思是說「我的書法肯定勝過家父」。在「父為子綱」封建時代,兒子居然說自己的書法比他老子強,當然是大逆不道。經過篡改的話即陷獻之於不孝不義了。
王羲之《奉橘帖》
唐太宗李世民獨尊王羲之書法,親筆撰寫《王羲之傳論》,文中對誤傳的王獻之「固當勝」之說,自然是大加韃罰,對獻之的書法也極盡譏諷:「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搓擠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羈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歟!「從此,尊羲抑獻就成為書史上的主流觀點。
(網上和各新華書店有售)
TAG:書法家八公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