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中山死後,葬禮有多隆重?百萬群眾送殯,蔣介石,宋慶齡親自守靈

孫中山死後,葬禮有多隆重?百萬群眾送殯,蔣介石,宋慶齡親自守靈

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北京去世之前,在彌留之際,仍然對於當時的時局十分關心,於是他向身邊人提出了自己身後的要求。當時的汪精衛是奉命留顧他身邊值守的國府要員,除了奉他之命,起草總理遺囑以外,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好他的後事安排。孫中山儘管當時身在北京,但是他仍然心念南京,因為這裡可是他在辛亥革命之後,親自選定的臨時政府駐地。

因此他對自己的夫人宋慶齡表示,希望能夠向列寧那樣,保留住自己的遺體,並且一定要葬往南京。至於埋葬地點,他確定為紫金山麓,希望長眠此地,以示不忘革命之用意。他在三月與世長辭後,四月份的時候,宋慶齡就帶著他的遺願,以及孫科(孫中山先生的兒子),還有其它的相關成員來到南京,並親自登上紫金山,對現場的實地情況進行了多達三次的勘察。

特別是在四月十日的時候,她與孫科兩人連夜趕到南京,進行了詳細的現場勘查。結束第一次勘察回到上海以後,他們經過研究確定中茅山是最佳方位,因為此地處於紫金山的正中部位置。細心的宋慶齡還專門提出自己的建議,認為陵墓最好能夠建於南面,坡度宜緩,最忌選在山頂。對於她的要求,葬事委員會成員都給予了支持。

最後他們在四月二十三日的時候,在位於上海的孫中山故居召開彙報會議,並對孫慶齡女士的各項要求向上面進行了轉達。經過討論以後,最終確定採取宋慶齡女士的方案。後來由於戰事頻仍以及內部的權力爭鬥,此事一直拖到了一九二九年,當時的政府又開始對這件事進行專門研究,認為事不宜緩,應該抓緊進行,於是組成了奉安委員會,專門負責孫中山遺體的安葬工作。

GIF

為了做好國父靈柩的迎接工作,當時還專門投資修建了一條迎櫬大道。這條路以下關碼頭為起點,一直到中山陵為終點,也就是後人口中的中山大道。當年的四月份,何應欽作為喪事的總負責人,專程前往北京迎接遺骨回南京。就這樣,孫中山先生的遺骨,先過經專列、軍艦運抵南岸的中央黨部禮堂。

當時的黨國軍政大員悉數到場迎接,並輪流為先生做好守靈工作。為了滿足民眾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和追思之情,國民政府專門確定了三天的公祭日,開放靈堂接受民眾瞻仰遺容和弔唁活動。在公祭日的最後一天下午六時,當時代表國民政府的蔣中正,也帶領著包括孫科、孔祥熙等在內的孫中山先生近親屬,以及孫中山先生的生前衛士一起舉行了封棺儀式。

第二天就也是六月一日,國民政府專門將這一天命名為奉安日,孫先生的靈柩上蓋著黨國的國旗,包括孫科等在內的家屬,以及蔣介石等黨國大員,還有各國的使節,此外還有眾多的生平好友、外國友人以及宋慶齡等女眷,全部圍在靈車兩側緩緩隨行,當時的送靈隊伍長達近三千米,社會各界送殯群眾達到空前的百萬人以上。

到達中山陵後,由孔祥熙親自帶隊,扶靈的杠夫達到整整一百零八名。靈柩送入墓室的時候,炮台鳴放禮炮達到一百零一響。在集體默哀三分鐘後,所有隨行人員依次進行墓室瞻仰,並且全部向著總理行三鞠躬大禮。最後由宋慶齡帶著中山先生的兒子、兒媳將墓門關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權:你死了,這兩人造反怎麼辦?諸葛亮:沒事,我安排好了
朱元璋:你媳婦太壞,我幫你把她處理了,徐達:我是不是該謝謝你?

TAG:大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