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個人信貸餘額超2008年次貸危機,金融科技公司功不可沒?

美國個人信貸餘額超2008年次貸危機,金融科技公司功不可沒?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上一次次貸危機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而今美國的貸款額攀上新高峰。在Quartz近日一篇報道中,作者認為,移動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在一方面促進了個人信貸業務的增長,而同時由於競爭激烈,貸款門檻在降低,造成了金融系統系風險的增加。未來,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都將直面這種挑戰。

2008年的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10年,美國人又一窩蜂地湧向了信貸產品,從信用卡到學生貸款,再到按揭。近期,個人貸款業務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不斷增長,越來越多信用積分較低的借款人正在使用這項業務,借款方將在下一個經濟低迷周期承受逐漸增加的風險。

TransUnion 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月,個人貸款餘額已經達到1200億美元。在2008年,這一數據僅為719億美元——算上通貨膨脹比例,這筆金額現在價值約為900億美元。目前大約有1700萬美國人背負著這種無需抵押房屋或者汽車的個人貸款。

(從圖中可以看出,自2011年起,每年第一季度未償還個人信貸金額不斷提升,在今年達到頂峰。)

在2010年,Lending Club, Prosper, Avant這類在線貸款平台的市場份額不足1%,而現在,這三家平台共計佔據了三分之一。

TradeUnion的客戶借貸經理 Jason Laky 告訴我們,最近個人信貸的主要申請者都是一些個人信用不好的用戶,他們無法通過傳統的渠道申請信用卡或者家庭資產貸款。在最近的一次經濟衰落中,很多銀行和信用中心考慮到個人信貸業務的風險性,都停止了這項業務。在經濟發展減緩和貸款壞賬增多時,個人信貸業務很容易導致出借人的大規模損失。

Laky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刺激了個人借貸的重新興起。在傳統金融機構紛紛終止這一業務時,很多客戶都會優先考慮數字化平台提供的便捷服務。由於借貸的過程無需過多附加的書面流程,所以資金可以迅速激活並轉移到借款人手中。

(圖中可以看出,金融科技公司在美國個人借貸業務中佔比不斷上升)

在多數情況中,個人信貸業務都是為了「拆東牆補西牆」,彌補包括信用卡欠款在內的其他債務的空缺,也有些是為了房屋抵押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公司大步邁進這一領域的同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在加大投入力度。根據 TransUnion 的數據,創業公司累積貸款額為310億美元,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約為225億美元和187億美元的貸款額。自2010年至今,銀行提供的信貸服務餘額已經翻倍。

2016年,高盛憑藉著馬庫斯在線銀行(Marcus online bank)進入了在線信貸領域。高盛表示,目前馬庫斯銀行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150萬,並發放了超過4億美元的貸款。

儘管增長迅猛,個人信貸的市場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TradeUnion 的數據顯示,約有6%的美國消費者名下擁有未還清公開貸款,而29%有汽車貸款,60%有信用卡貸款。Laky表示:「我們認為,其中還有更大的市場。」

(雷鋒網註:從圖中可以看出,個人信貸的申請數量在逐年遞增)

經濟發展的減緩將會成為重要挑戰。由於金融公司在借貸領域的互相競爭,很多公司都降低了客戶門檻,一些高信用風險人群的借貸申請也能被批准。根據 Sentieo 的研究,近期,分析員和金融高管比上次金融危機時期更加頻繁地提到「信貸周期」這一辭彙,不良貸款率正在逐年走高。

Laky指出,金融科技公司雖然之前並未經歷過經濟衰退,但一個信號是,很多都在僱傭經歷過的金融高管。一旦經濟危機真的來臨,不僅是金融機構,這些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viaQUARTZ,雷鋒網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解碼自動駕駛計程車:它有何魔力能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全新改版,與 1000+資深業者一起研讀智能駕駛的未來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