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佔領東北後,一直尋找一種戰略物質,如果找到後果很嚴重
原標題:日本佔領東北後,一直尋找一種戰略物質,如果找到後果很嚴重
日本是一個狹小的島國,由於本國資源匱乏,早在19世紀下半葉開始,就有了對外擴張的計劃,他們先攛掇朝鮮從大清國獨立,並把朝鮮變成自己的殖民地,然後再發動甲午海戰,參加八國聯軍,發起日俄戰爭,再到後來參加二戰,這一系列侵略行為的背後,都是為了搶地盤搶資源。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3個月佔領東三省,從那以後,東北被日本全面控制長達14年之久,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才撤回本土。
我們知道,二戰日本入侵十幾個東南亞國家,在參加二戰以前,日本從朝鮮、中國等地掠奪大量錢財和土地,來發展他們的軍事和工業,所以才能在二戰中敢同時進攻數個國家,甚至敢跟當時世界經濟強國美國叫板。
但是,隨著戰線不斷擴張,武器和戰艦好解決,畢竟當時日本是世界強國,可以生產包括航空母艦、戰機、坦克、大炮等在內的很多先進武器,可是這些武器要運轉,就離不開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就是石油。我們知道,即使到現在,石油仍然是各個國家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包括二戰,以及後來的海灣戰爭,都是以石油等戰略資源為目的,如果土地貧瘠,缺乏資源,誰也不會浪費生命和財力去打仗。
日本統治東北期間,有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東北勘探石油。可是14年間,竟然沒有發現一塊油田,直到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年之後,才在東北發現了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發現大慶油田是當時世界級新聞,日本人得到消息後,很多人捶胸頓足,懊悔不已,因為這塊肥肉當時就在嘴邊,被他們錯過了。
其實,早在20世紀初,日本就派出大量間諜到中國進行地理勘測和資源尋找,目的是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這其中就有過嘗試勘探石油的記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石油勘探上更是肆無忌憚,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內成立了一個專門組織「滿鐵查詢部」,派出大批日本專家和勘探人員,動用大量人物物力財力,在東北境內實施了地毯式掃蕩。
當時負責尋找油田任務的是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高橋純一郎,他是日本地質界的權威,曾提出著名的「海相地層生油」理論,他認為石油主要埋藏在海相堆積的地質區域。在勘探中,據說日本使用了鑽探深度超過1200米的鑽機、重力探礦、地震計探礦等先進的設備和方法,但最終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在勘探石油過程中,日本曾勘探過大慶油田,只是因為技術和探測深度不夠,最後做出結論大慶這裡沒有油田。1939年,日本在遼寧阜新,曾從煤層下找出石油類的礦物,算是比較接近發現真正石油的一次,但因沒有什麼開採價值而放棄。其實,這裡與解放後發現的遼河油田僅一山之隔。
1940年8月,日本調查部長大村宣告說:「在滿洲已經很難找到石油,還是到南方尋找油田吧。」於是,日本放棄了在中國東北尋找石油的計劃,把人員和設備轉移到南洋的蘇門答臘去了。
新中國建成後,我們只用了5年時間就發現了大慶油田,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被譽為「世界石油開發史的奇蹟。」大慶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548.2億立方米,員工24萬,年產值5000萬噸,累積為國家上繳利稅1萬億元。
大慶油田是典型的「陸相地層生油」,跟日本專家提出的「海相地層生油」理論恰恰相反,如果當時日本理論正確,再加上探測技術更先進點,探測更深一點,大慶油田極有可能被他們發現。如果那樣,後果就嚴重了,很多日本高層認為,如果當時他們找到了大慶油田,就不會貿然向美國宣戰,日本也就不會戰敗!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