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85:中國專利申請第一人

1985:中國專利申請第一人

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開始實施。當天上午8時,在北京的中國專利局受理處門前,已有數百人等候申請專利。而這一天,專利局更是收到國內外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專利歷史的新紀錄。

原航空航天工業部207所工程師胡國華拿到中國第一個專利申請號,成為中國專利申請「第一人」。他申請的這一專利名稱為「可變光學濾波實時假彩色顯示方法和裝置」,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張從衛星上拍地球的黑白圖片根據某種特徵變成彩色圖像,從而看到更多的信息。

秦山核電站開工

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位於中國浙江省海鹽縣秦山鎮,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100%控股,秦山核電公司負責運行管理,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的壓水堆,能承受極限事故引起的內壓、高溫和各種自然災害。

秦山核電站工程建設自1985年3月20日開工,1991年12月15日併網發電,其建成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標誌著「中國核電從此起步」,同時被譽為「國之光榮」,也使中國成為繼美、英、法、前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後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圖1為2009年明信片上的秦山核電站;圖2為秦山核電站三期工程。)

中國第一個機器人研究所成立

5月,中國第一個機器人研究所,即上海機器人研究所在上海工業大學成立。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還研製了一台水下機器人,重2.5噸,可以潛水200米,雖然相比於30年後的蛟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所有成果不能不仰仗之前的基礎。

據統計截至1984年,全國擁有各類機器人100台,以及200多台機械手。此後,機器人的研發處於一種持續狀態,1986年焊接機器人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1987年仿人形聲控智能機器人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研製成功,具有人機對話功能的冶鋼一號機器人在北京通過部級鑒定。( 圖為2017年國內公布的水下機器人「小海鰩」。)

成功研製YZ55型牙輪鑽機

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是為大型露天礦採礦等作業提供服務的工程機械,八十年代中國工程機械還只是初級的起步。10月,湖南衡陽冶金機修廠研製成功了YZ55型牙輪鑽機,用戶是本溪鋼鐵公司。( 圖為在礦山現場的YZ55型牙輪鑽機。)

探測衛星返回地面,長征二號、三號火箭投入國際市場

10月26日,中國於10月21日發射的一顆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面。同日,航天工業部負責人宣布: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二號」、「長征三號」火箭投入國際市場,承攬國內外用戶發射衛星業務。

第二年2月1日,長征三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東方紅二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1984年4月以來,中國第二次成功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標誌著中國已經全面掌握運載火箭研製和發射、測控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圖為長征系列火箭模型)

民用飛機獲得長足發展

80年代中期,中國民用飛機獲得長足發展,代表機型是運-8和運-12。

運-8運輸機,1980年開始服役,是中國航空工業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四發渦輪螺槳中程運輸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運-8是中國空軍主力運輸機,該機在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作為主要特種飛機改裝平台,先後改裝了預警機、電子戰、指揮控制、海上巡邏機等飛機。

運-12運輸機,是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在運-11飛機基礎上研製的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該機於1980年初開始設計,可用作客貨運輸、空投空降、農林作業、地質勘探,還可改裝成電子情報、海洋監測、空中遊覽和行政專機等。1985年,運-12飛機取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第一個民用飛機型號合格證,1986年又取得該局頒發的第一個生產許可證。1986年,運-12飛機開始外銷,為中國第一型出口民用飛機。運-8隨後也承擔了出口的任務。( 圖為運-12運輸機。)

策劃 |李瞧

主筆 |田思

? end ?

*本平台所使用的文字、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