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阿關係】中阿戰略夥伴關係:基礎、現狀與趨勢

【中阿關係】中阿戰略夥伴關係:基礎、現狀與趨勢

原標題:【中阿關係】中阿戰略夥伴關係:基礎、現狀與趨勢



中 阿 戰 略 伙 伴 關 系:


基 礎、現 狀 與 趨 勢


李偉建

內容提要 自2004年9月中阿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確立中阿「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夥伴關係」以來,中阿政治關係有了快速發展,多領域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也於7月在北京召開,中阿關係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中東安全局勢依然脆弱,阿拉伯國家轉型面臨諸多困難。美國特朗普政府多變的中東政策給地區格局和局勢變化增添了許多不確定甚至是破壞性因素,也給中阿關係的發展帶來挑戰。但中東局勢總體趨穩向治的大勢沒有改變,求穩定、謀發展已成為阿拉伯國家普遍訴求,許多國家紛紛推出雄心勃勃的轉型變革計劃。中國需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思想來指導和引領中阿關係的發展。中阿有著相似的改革發展需求和進一步提升雙方關係的共同願望,但雙方的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內外環境不盡相同,在一些問題的認知上仍存在較大差異,阿拉伯國家的內部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共同發展及中阿國家間的全面合作。未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需要面對現實,加強溝通,凝聚共識,在共建「一帶一路」、共促和平發展的框架下,攜手推進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


關 鍵 詞中阿關係 戰略夥伴 中阿合作論壇 「一帶一路」


作者簡介 李偉建,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上海 200233)。


自2004年9月中阿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為中阿關係確立了「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夥伴關係」的定位以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在中阿合作論壇機制的帶動下進入了集體對話與合作的軌道。2010年5月,在中國天津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標誌著中阿關係進入了全面提質升級的新階段,在中阿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中阿關係而言,2016年是一個特殊年份,這一年有幾個重大事件值得關註:其一,中國政府首次發表了《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文件在回顧和總結中阿關係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闡述了發展中阿關係指導原則,規劃中阿互利合作藍圖,推動中阿關係邁向更高水平。這是新時期發展中阿關係的行動指南,也是推進中國特色中東外交的綱領性文件。其二,習近平主席對沙特、埃及和伊朗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並在阿盟總部發表重要演講。習近平在演講中就實現中東穩定提出了中國的建議,就深化中阿合作闡明了中國的主張。其三,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在卡達多哈召開,會議期待下階段能成為彼此間「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新起點。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講話,宣布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中阿戰略夥伴關係。這是中阿友好合作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願同阿方加強戰略和行動對接,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做中東和平穩定的維護者、公平正義的捍衛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互學互鑒的好朋友,努力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此次中阿之間的又一次集體對話,將對未來中阿關係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從定位「新型夥伴關係」到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再到推進「戰略夥伴關係」,中阿關係在雙方共同推動下正在不斷邁向新的高度。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外交將更加積極地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更加彰顯大國責任意識。阿拉伯世界也處於持續深入的轉型之中,其內部正醞釀著要求變革的社會情緒,許多國家紛紛推出雄心勃勃的轉型變革計劃,這給新時期中阿關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世界處於新舊格局交替之際,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中東地區安全局勢脆弱不穩,美國中東政策的不確定性和破壞性給本地區秩序和格局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此外,阿拉伯世界在中東變局中整體衰落和不斷分裂的局面至今沒有改觀,治理不善和發展不足依然是影響許多阿拉伯國家穩定的主要因素。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準確研判形勢,既要深刻認識地區形勢複雜和多變的一面,也要看到地區國家求穩求治的一面。既要理解阿拉伯國家在轉型過程中對自身價值的內在追求,也要主動引領理念,凝聚共識。雙方通過開展積極有效的合作,擴大和平發展理念在阿拉伯國家的社會基礎,攜手推進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


提升中阿關係層級


符合時代潮流和雙方利益


2004年中阿合作論壇的成立為雙方開啟「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夥伴關係」提供了一個集體對話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此後,中阿關係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邁向新的高度,雙方的戰略合作不斷加深。2016年1月中國頒布《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對中阿戰略合作關係的內涵、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的原則、中阿全面合作的主要領域和舉措、中阿合作論壇機制建設、中國與阿拉伯區域組織的關係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傳遞了中國全面加強對阿拉伯國家外交的強烈信號。至2018年6月,中阿雙方在論壇框架下共同舉辦了7屆部長級會議、14次高官會、3次中阿高官級戰略政治對話、7屆中阿企業家大會暨投資研討會、5屆中阿能源合作大會、3屆中阿新聞合作論壇、3屆中國藝術節、3屆阿拉伯藝術節、5屆中阿友好大會、7屆中阿關係暨文明對話研討會、6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等一系列機制性活動,極大地促進了中阿關係的發展。此外,中國目前已同阿爾及利亞(2014年2月)、埃及(2014年12月)和沙烏地阿拉伯(2016年1月)3個國家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阿聯酋(2012年1月)、卡達(2014年11月)、約旦(2015年9月)、伊拉克(2015年12月)、摩洛哥(2016年5月)、蘇丹(2016年12月)、吉布地(2017年11月)以及阿曼蘇丹國(2018年5月)8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


在經貿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務實合作方面,習近平主席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演講中提出的構建「1+2+3」的經濟合作格局,為雙方的務實合作指明了方向和重點。而《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合作領域,對雙方在「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投資合作、貿易、能源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航天合作、民用核領域合作、金融合作、經貿合作機制和平台建設等十個領域的具體合作做了指導性說明。如今,中國已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並是其中10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阿拉伯國家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方和第七大貿易夥伴,也是中國重要的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資市場。作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合作夥伴,阿拉伯國家對中國的相關倡議予以積極的響應和支持。雙方認識到,中阿開展戰略合作有助於實現雙方資源稟賦、資金優勢、市場潛力的有效對接,促進資源要素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突破中阿務實合作轉型升級面臨的瓶頸制約,共同應對全球增長、貿易、投資格局和資金流向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近年來,中阿之間政治關係和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中阿經貿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文交流也越來越緊密。


中阿關係近年來得以向更高層次發展,既得益於雙方長期保持的友好關係,也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主要的是,發展更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符合中阿雙方現實的國家利益需要。從中國方面看,自確立大國外交的戰略定位之後,阿拉伯國家所在的中東地區就成為中國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擔當大國責任、發揮大國作用、增強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舞台。阿拉伯國家的持續深入轉型更是為中國參與地區治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拓展「和平發展」及「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為核心的外交新思想提供了難得機遇。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中國有更多資源和手段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和延長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也有更多能力和條件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挑戰,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從近年的外交實踐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及相關的政策立場已經得到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和歡迎,中企已經參與了一些中東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認識到,這一倡議不僅能夠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而且能夠為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帶來急需的投資。目前,中國除了能源貿易,還通過投資擴大在中東的經濟影響力,而阿拉伯國家迫切希望減少對石油出口的依賴,通過創造新產業來實現經濟多元化,它們歡迎中國的投資。巴林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為阿中帶來了巨大的合作潛力,阿拉伯國家願意為中國公司的投資提供支持,也相信中國能夠為阿拉伯國家帶來更多民生福祉。阿盟外長理事會在2018年初通過決議,強調阿拉伯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將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對話合作。筆者在這些年走訪阿拉伯國家與當地學者交流過程中深切感受到,阿拉伯國家對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認知有了極大提高,希望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深化與中國合作及期待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的主流呼聲,借鑒中國發展經驗和獲得中國經濟援助也成為不少國家的現實需要。在此背景下,中國迄今已同9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協議,並成立了中阿共同投資基金、中阿技術轉移中心等合作機制。此外,已有埃及、沙特、阿曼、約旦、阿聯酋、科威特、卡達7個阿拉伯國家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沙特和約旦都在與中國政府討論如何將其發展計劃與習近平的標誌性經濟治國方略「一帶一路」倡議協調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已被證明有效地促進了世界局勢的總體安全與穩定,中國「和平發展」理念對全球治理尤其是促進地區安全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中國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十分貼合當今阿拉伯國家的現實需求,因此日益被阿方接受,這也為中國在中東治理中作出更大貢獻提供了越來越寬廣的合作平台如今,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精英開始反思近年來他們的國家和所在地區局勢動蕩不穩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希望從中國成功的經驗中得到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啟示。埃及前總理沙拉夫在出席2018年4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阿拉伯國家改革發展論壇研討會」時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中國的成就應當被世界認可。「我們渴望從中國的經驗中獲得啟發。」巴林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也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高瞻遠矚、前所未有,「同為發展中國家,我們從中國身上學習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只要有意志和決心,通過實幹,就一定可以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未來,中國將更多地參與中東事務,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的確立,除了有助於擴大多方位、寬領域的合作和經貿投資往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更有利於加強彼此溝通及在帶有戰略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磋商和協調。


從阿拉伯國家方面看,當前阿拉伯世界依然存在諸多由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導致的不穩定因素,部分國家還處於戰亂和衝突之中,但與過去幾年相比,地區局勢總體上開始呈趨穩向治之勢。事實上,當前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轉型過程中國家治理不善和發展滯後,這已引起阿拉伯國家的高度重視,沙特、阿聯酋、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紛紛提出轉型變革計劃,穩定和發展時常成為當地輿論廣泛討論的主題。約旦著名學者薩米爾·艾哈邁德在其撰寫的《文明的追隨——中國的崛起與阿拉伯人的未來》一書中,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經驗的總結,分析加強中阿合作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條件,認為當代阿拉伯復興事業必須借鑒中國經驗,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友好合作,實現阿拉伯人希冀已久的「阿拉伯夢」。筆者在近期出訪阿拉伯國家交流時,阿拉伯國家的改革與中國的經驗常常成為討論的主題。在這樣的語境下,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和政策立場自然容易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共鳴。


從更廣闊的國際層面看,雖然特朗普治下美國中東政策的不確定性及一定程度上的破壞性增加了地區形勢和地區國家間關係的複雜性,美國在敘利亞問題及伊核問題上也有拉攏阿拉伯國家與俄羅斯等國博弈抗衡的一面,但總體上美國介入中東事務的政治意願及實際能力均有所下降,特朗普關於美軍將很快撤出敘利亞的表態雖然引起五角大樓的質疑,但實際反映的是自前任總統奧巴馬以來美國從中東總體收縮戰略的延續。而俄羅斯對中東事務的影響力繼續呈擴大之勢,歐盟的作用也逐步上升,多元國際力量參與中東事務總體上有利於地區構建起相互制衡、相對穩定的地區新格局,也有利於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積極和獨特的建設性作用。


中阿關係面臨的現實問題和挑戰


中阿有著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強烈願望,並且有著廣闊的前景和長期發展的潛力,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願望與現實之間仍有較大差異,影響雙方關係發展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挑戰同樣不可忽略。


(一)中東地區安全局勢的穩定性仍十分脆弱


第一,巴以衝突再起。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將立即啟動美國駐以使館的搬遷工程,為新的巴以衝突埋下伏筆。2018年3月底,巴勒斯坦居民在加沙地帶開啟「回歸大遊行」,與以色列發生持續衝突,導致巴勒斯坦人死傷人數不斷上升。僅5月14日美國正式將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當天,至少有55名巴勒斯坦人在與以色列衝突中死亡,3 000多人受傷。巴以再起衝突增添了地區安全局勢的複雜性,再次破壞了本已脆弱的地區穩定環境,也給中東和平進程的後續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第二,敘利亞問題久拖不決。敘利亞戰爭已進入第八年,期間既有敘利亞政府軍與得到域外勢力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戰鬥,又有「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乘亂肆虐以及外部力量借反恐的名義直接介入敘利亞戰爭。2018年1月,就在「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遭受再一次重大打擊之時,美國突然宣布要在敘利亞北部和東部的「敘利亞民主軍」控制區組建一支主要由庫爾德人組成的「邊境安全部隊」,試圖為干預敘利亞未來政治進程埋下伏筆。而早就對敘利亞庫爾德人崛起高度緊張的土耳其藉機發兵進入敘利亞阿夫林地區,最後美國做出讓步,將阿夫林地區交給土耳其管理。近期,美國和土耳其不顧敘利亞政府的一再反對,再次達成所謂「確保敘利亞北部重鎮曼比季安全的合作路線圖」。由土耳其軍隊進入曼比季與美軍聯合執勤來「維護曼比季長期安全穩定」。在敘利亞政府看來,美、土此舉目的在於延長敘利亞危機並使其更加複雜化。據聯合國統計,敘利亞危機和戰爭爆發以來,已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有超過1 200萬的敘利亞人背井離鄉,其中560萬人成為難民,國內的設施大部分被摧毀,損失高達200多億美元。如今,敘利亞危機已經成為中東地區安全治理的一大難題。


第三,宗教極端勢力並未銷聲匿跡。「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雖然已被擊潰,但未被徹底消滅。殘餘分子大部分流竄到了利比亞等安全防範薄弱的國家,另有一部分依然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負隅頑抗,近期又開始在一些地區發動恐怖襲擊。極端主義思潮蔓延及恐怖分子流散給本地區國家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也給外來投資帶來巨大風險甚至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第四,美國退出了伊核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美國的這一決定嚴重地惡化了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環境。以色列藉機不斷擠壓伊朗在敘利亞等地的戰略空間,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則在葉門加大了對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的攻勢,此舉導致葉門人道主義危機全面加劇。僅在沙特攻打胡塞武裝力量的幾天時間裡,就在葉門戰略要地荷台達造成數百人喪生。在這場已經延續了3年之久的葉門危機背後可以看到美國的影子,美國一直以來向沙特和阿聯酋領導的聯軍提供情報和後勤支援。目前,發在中東的多處衝突都與伊朗一度崛起的影響關聯:以色列擔心伊朗利用對敘利亞危機的介入將其勢力逼近自家門口,沙特則擔心出現從伊朗到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所謂「什葉派新月地帶」。因此,除了葉門,沙特還加強了在敘利亞、黎巴嫩等地與伊朗的博弈。


沙特與伊朗的博弈源於冷戰思維,破壞了地區發展所需的和平氛圍。目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負面影響仍在發酵之中,事態的後續發展將對中東局勢及中東地緣政治關係產生深刻影響。如果伊朗最終也退出伊核協議,並且重啟核計劃,沙特表示不會無動於衷。2018年3月,王儲穆罕默德在訪美前夕表示,如果伊朗造出核彈,沙特會「儘快效仿跟進」。


(二)阿拉伯世界趨於分裂


阿拉伯世界自海灣戰爭後便出現明顯的分裂趨向,增添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對話的難度。2011年中東變局發生後,阿拉伯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許多阿拉伯國家陷於內亂,阿拉伯國家之間矛盾凸顯,阿拉伯團結已成空洞的口號。「碎片化」一詞被越來越多地用來形容阿拉伯國家聯盟作為一個整體力量的衰敗,一些學者甚至採用「顆粒化」一詞來形容其分裂的嚴重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勒斯坦問題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了。在美國搬遷其駐以色列使館問題上,特朗普及其幕僚預料到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會有反彈,但也料定阿拉伯國家已經很難抱團取暖,不會出現一致抗議的局面。事實證明,雖然阿拉伯國家或伊斯蘭國家不乏抗議之聲,但阿拉伯國家的官方反應出奇的平靜。相比過去幾年裡阿盟可以為了將敘利亞排擠出阿盟而幾次召開緊急會議、沙特為了對付伊朗可以拉攏幾個阿拉伯國家斷然與同是海合會成員的卡達斷交,阿盟這次對美國遷館的反應顯得十分遲緩。同樣令人不解的是,沙特等國與卡達斷交一年多了,至今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曾表示,沙特已做好未來幾十年與卡達「交惡」的準備。


當前,阿拉伯國家普遍缺乏安全感,國家間關係十分緊張,但很多國家不是通過發展積極友好的周邊政策和友好協商來緩解彼此間的緊張關係,不是通過彼此合作來推動地區穩定從而提升本地區總體安全,而是不斷塑造彼此威脅和敵意,並且試圖通過拉幫結派,結成新的對抗陣營來應對所謂的安全挑戰。這在阿拉伯國家對敘利亞問題政策立場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反映出阿拉伯世界內部國家間的深刻矛盾。在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共識的今天,相關國家依然缺乏合作的意願。「零和」博弈和贏家「通吃」的冷戰思維依然主導著相關國家的行為模式。我們看到,這些年來幾乎所有域內外大國和各種勢力都紛紛捲入敘利亞,互相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各方已將敘利亞視為決定未來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重要變數,涉及地區各國間政治、教派力量的重塑,相關國家安全環境的構建,更關係到域外大國在地區勢力範圍的消長。敘利亞危機發展到今天這個狀況,固然有西方國家的誤導和直接插手干預的原因,但是作為唯一代表所有阿拉伯國家的組織,阿盟沒有很好發揮其對阿拉伯事務的主導作用,不僅未能阻止事態惡化,一些阿拉伯國家還向包括一些極端勢力在內的敘利亞反對派提供大量資金和武器,致使敘利亞內戰逐漸演變成由域外勢力支持的「代理人」戰爭。


(三)中東動蕩與衝突升溫


中東劇變發生後,地區局勢持續動蕩,許多阿拉伯國家陷入經濟發展困境。即使在經濟不景氣和財政狀況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一些阿拉伯國家源於對安全局勢的擔憂,依然大量採購武器。以沙特為例,自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導致沙特財政預算由年年盈餘變成年年虧空,但沙特軍費開支卻連年位居中東之首。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18年5月2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沙特2017年軍費開支比2016年增長9.2%,達到694億美元,取代俄羅斯位列全球第三。沙特軍費開支居高不下由多方面原因所致。首先,為尋求庇護長期向美國過量採購武器;其次,介入葉門內戰;再次,與伊朗爭奪地區影響力,相對應的伊朗2017年軍費支出僅為14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軍事負擔最重的10個國家中,有7國位於中東,中東地區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大約5%,遠高於全球2.2%的整體水平。另據法國《世界報》最近報道,卡特爾在與沙特等國斷交之後,開始「瘋狂地購買武器」,在2017年下半年,卡達分別簽署了購買7艘義大利軍艦、購買美國30架「F-15」戰鬥機以及購買英國80架「颱風」戰鬥機的合同,而這在卡達的那些鄰國看來相當於威懾。沙特近期稱,如果卡達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沙特將準備採取「軍事行動」。


一方面國家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另一方面為了安全仍需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而軍備競賽倒過來又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這或許就是當前阿拉伯世界面臨的兩難困境。而中東動蕩與衝突升溫,迫使中東各國加強戰備,有可能引發中東地區新一輪軍備競賽。


(四)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中東政策多變

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多變性,其中東政策亦不例外,這給中東局勢和中阿關係帶來嚴重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對中東局勢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二是由於美國對華政策變化而間接地對中阿關係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中東政策有以下特點:第一是不確定性,比如特朗普在對待敘利亞問題及對沙特等國與卡達斷交等問題上的言行均有前後矛盾之處。第二是破壞性,比如輕率退出伊核協議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將美國駐以色列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等等,這些做法已經引發了國際和地區局勢新的緊張。第三是實用性,雖然特朗普的言行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但他更多從利益層面而非戰略層面構建與地區國家關係。如美國對沙特等阿拉伯海灣國家的政策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案例。特朗普一方面想利用沙特及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矛盾拉攏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維護和鞏固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另一方面蓄意塑造伊朗威脅,目的是向這些國家推銷美國軍火。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要求「舉全政府之力」推銷軍火,而這項政策的主要針對國家就是海灣阿拉伯國家。2017年5月特朗普訪問沙特期間,兩國達成總值達1 1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2018年1月特朗普在與科威特埃米爾的通話中向其施壓,要他推動一項已停頓一年多、價值100億美元的戰鬥機合約。2018年3月特朗普在會晤來訪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親王時,毫不掩飾地舉起了印有美國飛機、軍艦、直升機及其他賣給沙特的軍事裝備圖片的展板。第四是局限性,特朗普雖然在諸多中東問題上表現出咄咄逼人的一面,但總體上美國介入中東事務的政治意願及實際能力均有所下降。美國國家戰略重點已不在中東,特朗普的很多做法只是策略性或戰術性的反應,不具有戰略意義。即便如此,特朗普上台以來給中東帶來的更多是破壞性的一面。「美國的單方面判斷率先破壞了秩序,同時導致盟國和敵對勢力都更加自由地開展行動——這種加劇中東地區動蕩的格局已經顯現。」


特朗普治下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正在發生改變。2017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已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2018年初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最新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概要稱中國和俄羅斯為美國及其盟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修正者和挑戰者」。近期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越演越烈,已經擴大到了金融、軍事、高科技等更多領域,並很可能波及外交和對外關係領域。美國是少數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仍抱負面看法的國家,這些負面的看法未來很可能體現在其遏制性的政策層面上,從而可能對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帶來不利影響。


綜上,新時代中阿關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對當前國際和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形勢帶來的種種挑戰也需保持清醒的頭腦。未來中阿要面對現實,聚焦共識,共同應對挑戰,攜手推進戰略夥伴關係。


推進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


的若干思考


最近十多年來,關於中國在世界舞台的作用一直是國內外輿論和學界熱議的話題。早些年國內的主流聲音是,中國仍需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原則。對於中國在中東地區的作用,輿論界和學界大都持非常謹慎的態度,認為中國不應過多介入中東事務。近年來,關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作用的討論重點,已經不是應不應該發揮作用,而是中國如何更加主動地在世界舞台發揮作用。但是,對於中國如何更多地參與中東事務並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學界仍有不同看法,許多人認為中東目前風險大於機遇,中國不宜過多介入。即便是討論如何在中東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許多學者也是從防範安全風險切入。毋庸諱言,對「中東局勢不穩定」的看法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著名學者閻學通在論及當前國際安全局勢時就指出,在中、美兩國政府不變更的條件下,「除中東地區以外,國際安全形勢基本可以保持當前的姿態」。可見在很多專家眼裡,中東安全局勢也是難以預測和控制的。


中國究竟可以在中東有多大作為,取決於我們的意願和對形勢的判斷。當前輿論界和學界對中東形勢的看法負面居多,一是因為中東確實是當今世界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並且,由於當前地區秩序處於變局以來最深刻的調整之中,許多國家正在深入持久的政治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極端勢力仍在負隅頑抗,地區形勢不穩定的局面還會持續相當長時間。尤其是最近一段時期,中東波瀾再起,熱點迭出,輿論和學界對局勢更是普遍悲觀。二是因為媒體往往熱衷於追蹤報道熱點和突發事件,現在更有許多新媒體和魚龍混雜的自媒體加入,難免會渲染和誇大負面消息,而學者則經常會主動和被要求去解讀和分析這些熱點和突發事件,這種不斷疊加的傳播效應會進一步放大和固化中東在人們心目中的混亂形象。此外,輿論場經常出現的一些渲染性的話語也不斷在強化人們對中東的負面認知。比如,近期國內外輿論不時出現美、俄在中東重新拉起兩大陣營的說法,國內學界也有類似的聲音。現實情況果真如此嗎?實際上,美、俄都沒有在中東長期投入的意願和實際能力。不可否認,冷戰思維依然深植於一些美國及西方乃至阿拉伯人的心中,但現在已不是冷戰時代,不具有形成長期對抗陣營的條件。至少我們的媒體和學者不能強化甚至去構建這樣的話語,因為它既不反映客觀的形勢,也不符合中國對國際形勢發展趨勢的判斷及我們的外交理念。


對於中東地區局勢的研判,除了局勢不穩情勢,阿拉伯世界還有求和平謀發展的一面,但相比之下,這方面的報道實在是少之又少。事實是,多年來阿拉伯國家一直在探索治理和發展模式。中東變局其實反映的就是阿拉伯民眾對滯後的治理和發展模式的不滿,變革是大勢所趨,但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阿拉伯國家進入政治轉型以來,我們看到的各種政治和宗教力量之間衝突博弈,甚至「伊斯蘭國」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其實都是治理模式和發展模式的競爭。


近年來,地區形勢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特點和新動向:其一,雖然從表象看,中東地區大國間競爭和博弈仍在加劇,但實際上是中東原有地緣政治格局動搖之後,地區主要國家進入了一個力量再平衡的過程,各國都希望在新的地區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從現實情況看,儘管特朗普退出了伊核協議,並試圖重新挑起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零和博弈,但在中東一國獨大或多國壓制一國的局面已難再現,地區格局朝著更為平衡態勢發展是大勢所趨,而這顯然有利於地區的長期穩定和發展。其二,阿拉伯國家的轉型持續深入發展,開始由變局之初的波及整個地區的激進政治運動走向各國內部以社會治理及以經濟、民生髮展為核心訴求的逐步變革階段。儘管這一轉變有時也以「混亂」的表象出現,如前一時期伊朗、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和約旦等諸多地區國家出現大規模民眾示威,但與前些年一些國家湧現的「街頭革命」相比,其內涵已經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現在民眾更多是呼籲政府將內外政策的重心轉向解決國內發展問題。這些變化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促使這些國家的當權者更多關注國內的治理和發展,而不是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和利益去同鄰國作無謂的爭鬥。此外,我們還應看到,中東的一些熱點問題在曲折中也有新變化:美國不顧包括其西方盟友在內的多方反對,堅持遷移駐以色列使館以及退出伊核協議等做法實際上有損美國在中東的形象及美國對中東事務的主導力和影響力,這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建立新的解決中東問題的國際機制的可能性。敘利亞戰亂雖然尚未完全停息,政治解決進程困難重重,但各方博弈的重心實際上已從戰場轉到談判桌上,戰後重建也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也被各方寄予厚望。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人們對地區形勢有認識上的差異,對中國如何在中東發揮作用也有不同看法,但在中國已經確立了大國外交的戰略定位的大背景下,中國更多地參與中東事務、加強同阿拉伯國家合作已經是必然趨勢。若我們縱觀中東及中阿關係發展歷史就會發現,當今其實是加強中阿合作、提升雙方關係的最好時期。誠如中國外交部中阿合作論壇前事務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姚匡乙大使在中阿合作論壇成立十周年之際撰文所言:「儘管地區動蕩仍在持續,有關國家由亂到治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廣大阿拉伯國家人民渴望穩定、謀求發展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向東看』勢頭更加明顯,中阿關係的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歷屆中阿合作論壇會發布的相關文件和聯合公報中也可以看出,中阿對加強彼此合作、推進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有日益迫切願望和現實需求。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的確立,有助於深化雙方在國際問題、地區事務及國家間的政治與經濟合作。

從中國中東外交的視角,構建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看準時機,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其一,看準中東總體趨穩向治、各國對國家治理髮展的需求越來越高的大趨勢。中東問題很多,但是治理不善,發展不足是很多亂象的主要根源。2016年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開羅阿拉伯聯盟總部發表的演講中就明確指出:「中東動蕩,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2018年7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強調:「當前,中東面臨消除和平之殤、破解發展之困的緊迫任務。」現在,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也認識到治理和發展是當務之急,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中國要抓住時機,將積极參与中東治理與發展,將深度參與中東治理和發展作為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方向和政策重點,將與阿拉伯國家在治理與發展領域的合作做實做強。其二,找准既能發揮中國優勢,又貼切對方需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著力點。當前中國的中東外交重點要聚焦於中東治理和發展兩大主題,但也要考慮到阿拉伯國家對地區和國家安全利益的關切。因此要將包括熱點問題在內的許多中東問題置於全球和地區治理的框架下設計和思考政策。堅持不懈高舉促進中東地區治理髮展大旗,將「發展與治理」與中國關於穩定地區局勢,和平解決中東熱點問題等方面的話語有效地關聯起來,使之逐漸成為中國中東外交的一大特色。其三,以「推動構建新型國家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為指導,利用各種主場和多邊外交發聲,強化對中東問題和中阿關係的話語引領和政策設計,為進一步參與中東地區治理和發展做好充分的輿論準備。


第二,強化溝通協調,深化相互理解,推動中阿關係健康發展。目前,中方要密切關注美國戰略重心轉移後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出現的趨勢性變化,充分認識其複雜性、多變性和可塑性;加深了解阿拉伯世界全面轉型的必然性和長期性,深入研究其發展特點、趨勢、需求及對中國的戰略意義。當下,中方尤其要加大對阿拉伯世界轉型的關注和支持,以幫助地區國家平穩順利轉型作為中國中東政策的重點和亮點。考慮到中阿合作論壇是目前唯一的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集體對話平台,也鑒於阿拉伯世界目前內部存在較為嚴重矛盾和分歧的現實,因此中方需要在總結和評估論壇建立以來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對論壇機制的未來發展提出新的設計,除了為中阿合作提供更有實效性的服務之外,論壇也應為促進阿拉伯國家團結髮揮積極作用。同時考慮到中阿雙方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形勢的看法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創建新的交流機制,促進阿拉伯世界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和目標的全面認識和深入了解。當前中東外交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促進地區各國轉變陳舊思路和觀念。中方要通過各種多邊和雙邊溝通渠道及多層次的人文交流,引領發展理念,摒棄消極負面的博弈和衝突意識,促進形成積極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地區共識,並以此作為推動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的基礎和前提。


第三,鑒於阿拉伯各國依然將地區安全視為最重要的利益關切,中國當前仍需要更積極地參與地區安全事務和熱點問題的解決。中國參與中東安全事務既要體現中國特色,也要強調國際合作;既要著眼長遠,持之以恆地倡導新安全觀,也要關注當下。中國未來要更積極地參與既有的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國際機制,並適時提出建立新的國際機制來解決新的熱點問題,注重在國際合作中發揮獨特作用。中方有關部門及研究機構要對相關問題做深入細緻的研究,以便在中國參與國際機制的討論中提出中國的思路與方案,爭取達成國際共識。在參與中東安全事務過程中,中國要超脫於中東地緣政治博弈旋渦,開展以我為主的大國外交,在堅持同所有國家發展關係的既有原則基礎上,積極勸和促談。在發展安全合作方面,中方不應為中東地區有影響力國家的固有概念所束縛,而要與理解並認同中國發展治理理念,願同中國發展緊密關係的國家發展深度合作,加強對雙邊關係投入,以期產生溢出效應,對周邊國家產生積極影響。


結 語


在當今國際格局和世界形勢處於百年未遇之變局的大背景下,中國和阿拉伯世界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6月22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從10個方面概括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思想。這也為新時代中國的中東外交及中國-阿拉伯國家新型關係的構建指明了方向。中國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缺少不了阿拉伯國家的認同和支持,當前中東地區的局勢發展也為中國發揮大國作用,拓展中國和平發展理念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平台。阿拉伯國家在度過了中東變局之初最困難也是最困惑的幾年以後,正處於深化轉型之中,中東變局以來以地區各國及各種政治力量之間頻繁互動為特徵的地區總體形勢發展,出現了向各國內部深化變革和轉型的跡象,追求「亂後求治」成為各國發展的主要特徵。許多阿拉伯國家都在尋找有效的治理和發展模式,中國這些年的成功經驗,已越來越多地引起阿拉伯國家的關注和重視,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發展更積極合作的願望更加強烈。中國積極支持阿拉伯國家的轉型和穩定發展,願意分享經驗並提供更多實質性幫助。中阿對於更新和提升雙方關係的重要性已有全新的認識和足夠的願望,中阿關係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當然,雙方關係發展中存在著現實問題、雙方共同面臨的國際和地區緊張形勢,以及其他負面因素的挑戰也需要中阿共同去面對,只有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凝聚共識,才能攜手推進雙方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亞非洲 的精彩文章:

TAG:西亞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