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不記得怎麼辦?王陽明的回答絕了

讀書不記得怎麼辦?王陽明的回答絕了

要深入了解王陽明的心學,肯定都少不了看他的《傳習錄》。然後就當作《論語》一樣,把裡面一些王陽明的提法,當作真理去領悟演繹。

但就我個人來看,《傳習錄》中其實有不少話語深意不多,有的說是抖機靈也不為過,整體內涵和可解讀的空間,比《論語》還是差的比較遠。雖然《論語》,很多也是片段格言,難說有什麼體系,但分散來看,哪怕語言本身的凝練意蘊,都還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這不是要貶低王陽明的成就,而是提醒正確看待他的書。其實,在《傳習錄》的序言裡面,王陽明的高徒徐愛就解釋過師父本人對於出書的態度,王陽明說,他的那些對話就像醫生看病,是根據人的病情開的藥方,主要目的是治病,沒有什麼定論,要是有人偏執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鮮不殺人矣。

換句話說,這裡面記錄下來的很多話,其實是很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的,他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對同一個問題也能給出不同的答案。為什麼這麼做?在王陽明看來,人和人之間是有天資之分,有人天生聰慧,可以往高處說;有人天資平庸,就要平著甚至往下說。

事實上,如果仔細對比看《傳習錄》,對同樣的一個詞,同樣的一個問題,書中的不同地方確實都有甚至相互矛盾的看法。王陽明對於寫書這件事,本來就沒有太推崇,在他心目中,大道至簡,只要行動和體驗,文字是多餘的。

所以,看《傳習錄》,應該多想想王陽明的態度,把文字當作行動的指南,當作檢視自己行動的鏡子,而不是去和具體的文字較勁。

所以,曾有人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王陽明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附《傳習錄》原文:

門人有私錄陽明先生之言者。先生聞之,謂之曰:「聖賢教人,如醫用藥,皆因病立方,酌其虛實溫涼、陰陽內外而時時加減之。要在去病,初無定說。若拘執一方,鮮不殺人矣。今某與諸君不過各就偏蔽箴切砥礪,但能改化,即吾言已為贅疣。若遂守為成訓,他日誤己誤人,某之罪過可復追贖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敬一山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應試教育」,王陽明的這個比喻太精妙了
王陽明想要做的「聖人」,很多人不懂

TAG:敬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