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比特幣最長鏈原則?
來源:《區塊鏈雜談》第六期
編輯:陶婧婕
比特幣本質上是由分散式網路系統生成的數字貨幣,其發行過程不依賴特定的中心化機構,而是依賴於分散式網路節點共同參與一種稱為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的共識過程以完成比特幣交易的驗證與記錄。
PoW 共識過程(俗稱挖礦,每個節點稱為礦工)通常是各節點貢獻自己的計算資源來競爭解決一個難度可動態調整的數學問題,成功解決該數學問題的礦工將獲得區塊的記賬權,並將當前時間段的所有比特幣交易打包記入一個新的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鏈接到比特幣主鏈上。不過,該如何確定什麼樣的區塊鏈是有效的?
中本聰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網路中的電子現金》中曾介紹,比特幣工作量證明機制的本質是一CPU一票,而最長鏈包含了最大的工作量,所以「大多數人」的決定就可以表達為最長鏈。通俗來講就是,比特幣區塊是依靠礦工們不斷進行數學運算而產生的,每一個區塊都必須引用其上一個區塊,因此最長的鏈也是最難以推翻和篡改的,所以節點永遠認為最長鏈才是有效的區塊鏈,只有在最長鏈上挖礦的礦工才能夠獲得獎勵,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比特幣最長鏈原則。
礦工在挖礦時,由於哈希值的產生是隨機的,再加上網路的延遲,就存在兩個礦工同時挖出區塊的可能,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如果他們一起記賬就會造成區塊鏈的分叉。此時,系統就會根據最長鏈原則進行取捨,即哪個新產生的區塊能使其所在的區塊鏈變得更長,則哪個區塊得以被記錄。所有礦工在最長鏈上挖礦有利於維護區塊鏈賬本的唯一性。
這條最長的區塊鏈通常被稱為「主鏈」。在比特幣主鏈上其實也存在著分支,這些分支被當做備用鏈,如果新添加的區塊使備用鏈累積了更多的工作量,那麼這條備用鏈將被作為新的主鏈。
-關注科技行者微信公號(itechwalker),獲取《區塊鏈雜談》電子雜誌-
※IBM在戛納宣布將「區塊鏈的天賦」帶到廣告行業
※工業互聯網解決不了的問題,試試工業區塊鏈?
TAG: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