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次對越反擊戰相比,解放軍在裝備和訓練上的飛速進步

兩次對越反擊戰相比,解放軍在裝備和訓練上的飛速進步

原標題:兩次對越反擊戰相比,解放軍在裝備和訓練上的飛速進步


相對於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參加80年代中越邊境老山輪戰的人民解放軍在諸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和提高,體現了80年代我軍的建設水平。下面就比較典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方面進行一下比較。


在武器裝備方面,相對於1979年的戰爭中還大量使用了半自動武器,老山輪戰時的解放軍已全部換用了自動武器。除了原有的56式、56-1式衝鋒槍外,還使用了少量的56-2式衝鋒槍,並逐步換裝了81式槍族。由此,消除了1979之戰時班組自動火力不足的明顯短板,單兵和班組火力已與越軍旗鼓相當。在進行陣地防禦時,步兵連還配備了12.7毫米高射機槍,步兵排配備了7.62毫米重機槍,連排級火力也得到了較大加強。

1979之戰時我軍偵察兵主要使用的是64式微聲衝鋒槍,缺點是結構複雜,故障較多。到老山輪戰時已大量試用了可靠性更高的85式微聲衝鋒槍,以及適合於叢林作戰的79式、85式輕型衝鋒槍,豐富了偵察用武器體系,加強了自動火力。


在裝備了85式微聲衝鋒槍後,為了作戰時方便,有些偵察老兵就把64式微聲衝鋒槍前端的消音碗去掉,換用51式7.62毫米手槍彈,作為普通自動武器在搜索打洞時與微聲衝鋒槍搭配使用。79式輕型衝鋒槍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多用途輕型衝鋒槍,攜帶方便,出槍快、精度好、射速高,在近距離交戰時威力很大,於實戰中也有過較好表現。


1979之戰時越軍使用了一種蘇制SVD7.62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對我軍造成了不小威脅,而當時我軍卻沒有同類型武器與之對抗。老山輪戰時我軍已裝備了根據繳獲的蘇制SVD狙擊步槍仿製而成的79式狙擊步槍,在實戰中狙殺效果良好,有力壓制了越軍的狙擊作戰。後來又研製出了85式狙擊步槍,至今部隊還在使用。


1979之戰時我步兵大量使用了67式木柄手榴彈攻堅阻敵,這種手榴彈全彈較重,體積較大,產生的破片數量較少,破片一致性也較差,殺傷威力不足。老山輪戰時步兵則大量換用了82式手榴彈,重量和體積較67式手榴彈大為減小,而裝藥量和破片數則成倍增加,殺傷威力增強了很多。同時,部分使用了77-1式木柄手榴彈,以增強在山地作戰的適應性。


1979之戰時我步兵使用的隨伴火炮主要是65式82無坐力炮,老山輪戰時又加入了78式82無坐力炮,其破甲彈和榴彈的殺傷威力都有所增強。兩種無坐力炮配合使用,在實戰中打敵火力點和掩蔽部的效果良好。因而老兵中流傳了一種說法:「200米以內用82無是指哪打哪,沒跑!」另外還有威力較大的75式105毫米無坐力炮參戰,通常編入小炮群和直射火力隊擔負支援步兵壓制越軍火力的任務,實戰表現也不錯。


1979之戰時,我工兵和步兵排雷破障主要使用320爆破法、直列裝葯、爆破筒、手榴彈和炸藥包。到了老山輪戰時,參戰部隊已普遍使用了69式火箭爆破器、73式/74(改)式火箭爆破器、單兵火箭爆破器和81式掃雷車等大型制式裝備器材排雷,在爆破器材上前進了一步。不過,兩山地區樹木茂密,高草叢生,火箭爆破器在使用時常常被樹草掛住爆炸帶,影響了爆破效果。工兵和步兵遂根據地形情況分別使用直列裝葯、竹竿挑導爆索和炸藥包、爆破筒等方法輔助排雷,並且發明了用60炮、40火箭筒拋射集束導爆索排雷。時間不緊的情況下,還可以人工排雷。為了對付越軍的鐵絲網,我軍還研究出將一種卡口安裝在步槍和衝鋒槍上,只要用槍卡住鐵絲網,一摟火「啪」就打開了,省去了攜帶破壞鉗的不便和麻煩。


1979之戰時,因為主要打的是運動戰,陣地防禦的手段不足,我步兵在警衛陣地和斷後阻敵時臨時使用了將手榴彈拉弦後掛在草叢、樹梢上防敵接近的方法,只是聊勝無米之炊。到了老山輪戰時,基本上是陣地防禦,我步兵就大量使用了地雷阻敵,特別是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容易控制,殺傷效果十分驚人。我偵察兵也很喜歡這種地雷,在深入敵後時作斷後使用,在叢林戰中非常易於隱蔽殲敵。


另外,老山輪戰時我軍首次小規模使用了雙面迷彩服,主要配發給偵察兵,雖然偽裝效果不是很好,但仍屬填補空白,積累了實戰經驗,為後來的軍隊建設提供了借鑒。


在臨戰訓練方面,1979之戰時的我參戰部隊是臨時擴編,簡易訓練,倉促上陣,屬於臨陣磨槍。當時最早接到命令行動的部隊到開戰的準備時間有70多天,大部分參戰部隊從行動到開戰的準備時間有近2個月,最晚接到命令的部隊到開戰的準備時間只有16天。這種情況下,部隊緊急進入集結駐地後,只能採取先到先訓、急用先訓、突出重點的原則進行針對性的臨戰訓練。以步兵為例,訓練的重點是射擊、投彈、爆破、土工作業、埋雷、排雷、防空、防化、戰場自救、互救、穿林行軍和從單兵到營的山林地區攻防戰術,普遍完成了1-2次實彈射擊,投擲了3-5枚手榴彈。但是,因為從上到下都對越軍的作戰特點不了解,也缺乏山嶽叢林地的實戰經驗,在訓練方向和訓練內容上不可避免地帶有偏差和無法準確把握。也就是說,一名剛入伍的新兵,只打了幾次槍、投了幾次彈,接受了幾次攻防戰術訓練,單兵戰鬥技能遠稱不上嫻熟,對亞熱帶山嶽叢林環境也還沒有充分適應,而且不了解對手的作戰特點,就直接上了血火無情的戰場,其戰鬥力可想而知。1979之戰初期我軍遭受較大傷亡,與部隊訓練不足緊密相關。


到了80年代老山輪戰時,一般我軍新一批輪戰部隊從接到命令到上陣地換防,短的有3個多月,長的在半年以上,因而有了比較充分的駐訓時間。同樣以步兵為例,輪戰部隊通常要突出進行「三防三反」(即防炮擊、反炮擊,防偷襲、反偷襲,防特工、反特工)、「五小」(小課目、小分隊、小行動、小火炮、小動作)和「六項基本功」(體能、射擊投彈、自救互救、埋雷排雷、利用地形地物、土工作業)的強化訓練。除了進行能走、打、吃、住、藏,會打槍投彈、埋雷排雷、土工作業、自救互救、利用地形地物、識圖用圖等基本科目的訓練,還要選擇相似作戰地形,設置近似戰場環境,在人煙稀少、環境複雜、氣候惡劣、缺糧少水的艱苦條件下,連續若干晝夜進行關於上述科目的適應性演練,同時重點加強夜間作戰能力的訓練。


在此基礎上,根據越軍的作戰特點,開展針對性的適應作戰對象、作戰環境的強化訓練,從單兵到分隊,邊訓練邊研究,集思廣益,總結推廣,及時充實訓練內容,活躍訓練方法,培養骨幹、尖子,並推動傳幫帶活動,使部隊官兵能夠對山地叢林作戰和越軍的作戰特點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如此,部隊有了充分時間訓練單兵戰鬥技能和分隊戰術,並在實兵演練中逐漸適應了亞熱帶山嶽叢林環境,同時對越軍的作戰特點有了較多的了解,針對性地進行了反制訓練,其作戰效能和1979年時已不可同日而語。


就是這樣,80年代參加老山輪戰的我軍部隊在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方面的水平有了長足提高,在實戰中打了翻身仗,打出了國威軍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吃飯很困難米飯拌野菜咸鹽是常事
解放軍巧計審俘虜,從山洞裡抓出一群越軍軍官和3名女兵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