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曲水浮觴成就《蘭亭集序》

曲水浮觴成就《蘭亭集序》

曲水浮觴成就《蘭亭集序》

呂 沛

古時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恰逢「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季節,按照舊時的習俗,古人都要到水邊嬉遊,並且雅緻地稱其為「上巳修禊」。「禊」也是一種祭禮,意思是浴,三月初三為上巳日,也稱「禊日」,這一天人們聚集水邊舉行儀式,用水洗滌污垢災晦,以求祛除不祥。此風俗起自漢代,到了晉朝以後逐漸演變成文人墨客踏青游春,飲酒賦詩的遊戲。

一千六百多年前,在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謝安、謝萬、孫綽等名士及親友41人,來到會稽(今紹興)之蘭亭。他們在蘭溪岸邊,盡情地享受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自然風光,大家放眼遠望,「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大自然是何等樣的圓滿美麗,活潑自在,生生不息。名士們雅集在此,目睹秀水青山,耳聞微瀾輕風,心情莫不怡然快適。

他們圍坐在曲水之畔,將盛有酒的觴(酒杯)置於水中,任其順水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便要飲酒賦詩。做不出者罰酒三杯。正是這樣的一次雅集,造就了一幅絕佳的圖景:一群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列坐茂林修竹掩映的蘭溪之側,流觴飲酒,好不快哉!

因為這樣特別的形式而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曲水流觴。

聚會已近日暮,雅士們仍然意興不減,沉浸在詩酒的浪漫回味中,不忍歸去。也不知是誰提議,把當日所作的37首詩歌,彙編成集,詩集名曰《蘭亭集》。然這樣一部佳好詩集,又怎能不寫一篇序文呢?眾人共推王羲之撰序並書,羲之微醉乘興,即席揮毫,,一氣呵成,寫下了名噪天下的《蘭廳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王羲之觸景生情,聯想起人生短暫,不禁感慨萬千,故而此序不獨文筆優美委婉感人,而且書法超逸絕卓,兩者可謂珠聯壁合,相交輝映,成為千古絕唱。

編輯:呂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幽谷喬木 的精彩文章:

TAG:幽谷喬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