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罐為例,談永樂青花鑒定
生產、胎釉、紋飾 / 青花呈色
干
貨
明代永樂青花瓷堪稱是收藏界的寵兒,因市場價值不菲,故仿品也很多。
除了清代官窯的高端仿製外,民國時期與當下的臆造品、贗品等更是充斥市場,魚目混珠,令人眼花繚亂。
那麼,如何避免斷代上的混淆不清,不被假貨打眼呢?下面以永樂青花名品——壯罐為例,分享個人的鑒定研究心得。
生產背景
永樂時期(1403-1424年),計22年,政局穩定,經濟發展。
其中永樂三年至永樂二十年(1405-1422年)的18年間,朝廷派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遠洋船隊六下西洋,「浮曆數萬里,所到之處三幾十國」,足跡遠至南洋、西亞、地中海、東非一帶,不僅創造了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還促進了景德鎮窯青花瓷器的外銷與文化藝術交流。
首先,青花瓷作為鄭和下西洋所帶的重要珍貴物品之一,除了饋贈所到地區的上流社會人士,也用來進行對外貿易。
其次,鄭和下西洋帶回了燒造青花瓷所需的上等鈷料——「蘇麻離青」,極大地提升了永樂青花瓷的呈色效果。
據明王世懋《窺天外乘》記載:「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年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無疑,進口的蘇麻離青開創了永樂青花瓷燒造藝術的黃金時代。
造型特色
壯罐,因其口徑與底徑的尺寸相當,腹體粗圓,呈桶狀,故而得名。在清宮文獻中又寫為「撞罐」。下面,介紹一件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的造型特徵。
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此壯罐高18.7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9.8厘米。為圓唇口,短直頸,斜折肩,長圓直腹,腹下近底向內折收,圈足。造型規整,端莊渾厚,樸實無華,兼具實用功能與陳設觀賞性。
壯罐原來都應配有器蓋,只可惜多數佚失,此件亦不例外。那麼,壯罐的蓋是什麼樣?
2007年7月,北京西城區皇城根毛家灣1號院(原皇城西北隅)出土一件永樂青花壯罐的殘蓋。此殘蓋口徑9.6厘米,高4厘米。
笠帽式,圓珠鈕,胎體輕薄,工藝細膩,通體繪青花纏枝蓮紋,肉眼觀察青花紋飾,其是以進口鈷料繪就。
據耿寶昌先生的研究,應是傳世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的原裝器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編著:《毛家灣:明代瓷器坑考古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7年】。此殘蓋的出土,為館藏傳世永樂青花壯罐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考古發掘資料。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的殘蓋
現藏於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永樂青花壯罐,造型與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完全一致,裝飾風格也相似,只是圖案布局及內容各不相同。
以腹部的主題圖案為例,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繪傳統的纏枝蓮紋,而故宮博物院藏品則繪幾何錦紋,顯然融入了域外文化因素。
明永樂青花幾何錦紋壯罐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外,據清宮《乾隆記事檔》記載,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閏七月十四日,太監胡世傑交青花白地有蓋撞罐一件(隨紫檀木座)傳旨,著唐英照樣造逪冠架,不必落款。一件隨大運進呈。於十四年五月初四日,司庫白世秀將燒造得青花白地有蓋撞罐一件隨大運呈進。」
雖然傳世實物不多,但卻通過文獻可知乾隆皇帝對青花壯罐的燒造還是十分重視的,而且當時均配有器蓋。
胎釉特徵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器內外通體施白釉,圈足底部的著力面露胎。通過仔細觀察足底露胎部位可知:
其胎體較為堅質,胎土也十分細白,刮釉工細,製作嚴謹。釉面在自然光下顯得平整光潤,釉層瑩厚,釉色較為潔白,積釉處微微泛淡青色。
特徵與2007年7月北京西城區皇城根毛家灣1號院(原皇城西北隅)出土永樂青花壯罐殘蓋完全一致,二者可互為佐證。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的胎釉特徵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裝飾圖案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的裝飾圖案,共有七層,自上而下依次繪以弦紋相隔。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的裝飾分七層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分別為:
頸部如意雲頭紋、肩部三角幾何紋、腹上部海濤紋、腹中部纏枝蓮紋、腹下部海濤紋、脛部三角幾何紋、圈足外牆卷草紋。
纏枝蓮紋的葉莖盤轉,一側形成麥穗狀,顯得極為酣暢而又富於變化,也頗具典型時代特徵。輔助邊飾圖案中的海濤紋畫法也頗有特色,浪花留白,與細密的水波疏密相間,對比鮮明。
總體而言,題材與技法皆直接取材於傳統中國畫,但布局規整滿密,繪畫細膩繁複,散發著濃郁的伊斯蘭藝術風情。
青花呈色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壯罐青花呈色較為翠艷,濃重處顯黑色斑點,線條暈散,邊緣輪廓混糊不清,經仔細觀察,是採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繪製。
以蘇麻離青為飾的明永樂青花的特點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蘇離麻青屬高鐵低錳型鈷料,而國產鈷料為低鐵高錳型。二者在發色效果上有著顯著不同:
進口蘇離麻青鈷料繪製的青花,色調濃艷深沉,線條暈散,藍色中摻雜有黑色斑點,黑色斑點是因含鐵量較高所致,咬入胎骨,用手觸摸有凸凹不平的感覺,視覺上亦有色調深淺變化莫測的效果,恰似中國傳統水墨畫;
而採用國產鈷料繪製的青花,色調清新淡雅,線條穩定,因青料中減少了鈷鐵著色而增加了鈷錳著色,故形成純正藍色,且藍中略帶紫色調。
清代及民國仿品
清雍正仿永樂青花的特點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清代前期出現了大量仿明永樂青花瓷,尤以雍正、乾隆時期的仿製效果最佳。
但其是以國產浙料來模仿永樂蘇離麻青料的呈色,同時採用重筆點染的方法,著力顯現永樂青花那種特有的黑褐色結晶斑,青花黑疵沒有沉入胎骨的凹陷現象,顯得規矩生硬而呆板。
另因有的器物上落有清代的帝王年號款,時代特徵明確,故給仿永樂青花斷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而對於那些不帶清代帝王年號款的仿永樂青花,則需要格外注意,應採用胎、釉、彩、造型、工藝等多方面結合的綜合鑒定方法進行判斷與評價。
民國仿永樂青花的特點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民國時期,亦因仿古風氣興盛而燒造有仿永樂青花瓷。民國仿永樂青花除了造型、紋飾、工藝上的模仿外,還刻意模寫「大明永樂年制」款,顯得畫蛇添足。
本文根據北京/楊俊艷「古瓷品鑒」專欄《蘇麻離青為飾:明永樂青花壯罐》一文編輯整理,原文刊載於《收藏》2018年07月刊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方寸乾坤-重要藏家私藏名家印章玉器專場(三)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