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沉迷手機孩子情商低 有媽媽只顧玩手機致孩子溺亡
現在社會,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件必需品了,很多人如果沒了手機就會覺得很空虛。
但一項美國兩所大學新研究稱,在招募的172個研究家庭中,父母沉迷電子產品,不僅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還會干擾親子關係,甚至導致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情商較低。
該研究負責人還表示,濫用電子產品可能讓家長難以向孩子及時提供有意義的情感支持,這會導致孩子不良情緒爆發。父母只會壓力更大,更依賴電子產品放鬆和逃避形成惡性循環。
看到消息的中國網友,有人持正面觀點,認為父母應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有人則認為,無手機時代,孩子情商該低還是低,研究結果太過了。
小學生輪番控訴:手機才是爸媽的寶貝
且不論研究結果是否權威,中國小學生們已真切感受到因為手機被爸媽忽略的事實。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學四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中,學生小榮的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反思。
「爸爸,我一直想對你說:和我玩一會。每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帶他們出去玩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羨慕。我就只會看見你玩手機、玩手機。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合肥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也寫過打油詩表達對父母的不滿:「爸媽天天抱手機,小孩天天手握筆。爸媽天天把頭低,小孩天天把題思。爸媽天天去上班,小孩天天去罰站……」
重慶市何女士曾在朋友圈曬出11歲女兒的一篇暑假日記,日記記錄了女兒與父母相伴的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卻始終在手機上……
「今天爸爸來了,和媽媽一起陪我去玩……可是他們只知道玩手機。」
「他們說過我是他們的寶貝,但我現在覺得手機才是他們的寶貝。」
「今晚我爸爸回去的時候,他的手機已經玩得沒有電了……下次也不要有電!」
媽媽只顧玩手機 孩子溺亡泳池
在智能手機已融入生活的當下,很多孩子都是這樣感受著父母沉溺手機、不與他們交流而帶來的孤單。
曾有教育專家一針見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父母總害怕手機會毀了孩子,但他們卻當著孩子面兒玩手機,才引起了娃們的效仿行為。
有的父母手機成癮,將孩子置於危險境地。
上海的一位媽媽在等車時玩手機太專註,連車來了,孩子獨自坐上車都沒留意到。
一個媽媽帶女兒在南陽火車站候車時,低頭玩手機,沒注意到孩子走丟了!約40分鐘後,警官才在安檢處找到了她的女兒。
咸陽的一位媽媽帶孩子在某溫泉世界戲水池玩耍,在孩子不斷掙扎時,媽媽卻在近處背對孩子,低頭看手機,完全沒有發覺異樣。最終,孩子不幸溺亡。
一個年僅2歲的寶寶自己在家裡跑著玩,跑進了廚房,卻一個站立不穩,整個身體掉進了冒著蒸汽滾燙的開水鍋中,與此同時孩子的父母正在房間里,各自低頭玩手機。
電子產品惹禍 2歲娃竟有千度近視
網友竺音InTheLoft說:現在不僅是父母沉迷於電子產品吧,很多父母怕孩子吵到自己使用電子產品還會塞給孩子一個電子產品看。
有了電子產品,再鬧騰的寶寶都會成為「天使寶寶」。孩子一旦專註於電子產品,父母就可以放心地做家務、加班。
一時的安寧有可能造成永久傷害!
在北京市某醫院眼科,5歲以下來看近視的孩子並不少。該醫院的主治醫師告訴記者,曾接診過一位2歲左右就有1000度近視的小患者。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拿平板電腦給孩子打開一個切水果的遊戲,自己就在一邊干別的去了。孩子越來越對平板電腦感興趣,長時間、近距離地趴在平板電腦旁,直到孩子看不清東西了,家長才意識到近視的問題。」
在餐廳、醫院等很多公共場所,用手機、平板電腦哄娃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邊孩子在看拿著平板電腦玩,另一邊家長拿著手機聊天、拍照、發朋友圈。坐在同一空間里的一個家庭,精神生活卻在兩個世界。
「當我們放下手機想陪伴父母的時候,抬頭髮現他們正拿著手機樂不可支。」
父母沉迷手機會讓家庭生活變得冷漠,偶爾的歡聲笑語也都來自手機里的世界,而不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少言寡語,也會讓孩子從一個「機靈鬼」變成「小悶豆」。
本應是多看看外面世界的年紀,卻被拴在了家裡,成日對著手機。
總有家長抱怨手機與網路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他們忘了反思是誰先把這些東西拋給了孩子。
在成年前,每一個孩子的三觀都是不定性地,對於好與壞的判斷標準也是經常變化,自制力也非常差。你以為交給他們電子產品他們會學習,遊戲的誘惑是他們抵擋不住的。
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父母都會給孩子讀睡前故事,每個周末帶娃去公園甚至更遠的地方走走看看。
手機壞了可以修復,修不了可以換新機。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修不了換不到。
不是每天在孩子旁邊就算陪伴,要有高質量的互動。孩子越來越大,越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別當你意識到錯誤的時候,才發覺為時已晚……
(北京時間綜合北青網、央視、陝西電視台、新華網等稿件)
※西媒盤點人類遺留在月球上的10樣物品
※特朗普試圖拋開世貿組織單幹 醞釀推出美國公平與互惠法案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