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真實的歷史嗎?是否讓一些歷史變成了史前歷史?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真實的歷史嗎?是否讓一些歷史變成了史前歷史?

原標題: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真實的歷史嗎?是否讓一些歷史變成了史前歷史?


秦始皇焚書坑儒,並不等於是滅掉了百家學派的學術成果和全部史料,這是一個誤解。


首先,要搞清楚,秦始皇焚了那些典籍


我們看《史記》可以看出,秦始皇主要焚的是不輸於博士館藏書,而是民間私藏的詩、書、百家語,以及列國史記,這裡關鍵處是「私藏」二字,所以其實有很多書在官方圖書館是並沒有被毀的,是被管藏起來的,只是焚毀了民間的私藏書,統一思想,防止民間以古非今,也怕百家爭鳴影響了大秦帝國的治國思想的基礎。但實際情況是民間肯定還會有很多私藏,肯定不可能真的全部焚毀。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關於醫學、農技等技術類型的書,基本是沒有焚毀的,主要焚毀的都是思想類。而思想類,我們熟知的諸子百家,例如老莊、墨子、韓非子、楊朱學說等等並未斷絕,甚至是受損最嚴重的「孔孟」儒家學說,被坑殺了四百六十多位儒生,可是後世儒家反而是最興盛的


其次,所有的知識都是經過時間和一代代人的積累而成,整個大流並不會因為燒了幾本書而完全倒退。


我們知道一些經典著作雖然被焚毀,雖然很遺憾,但是它背後的思維和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知識的傳承卻並不會輕易的斷絕,怎麼著也還有延續,就像是一塊大鑽石你把它弄成碎片,但總還是有些鑽石的碎片被留下來,被珍藏。


再者,大秦帝國的國祚實在是太短,還沒把百家思想完全死死的摁住,馬上就滅亡了,新的混戰到來,雖然時間不長,但足以讓百家從新找到機會,找到自己的傳承人,只不過變得低調很多了而已,後來,在漢朝,其實百家思想是有短暫的抬頭的,這就說明了這點。



最後,焚書坑儒雖然對文明的發展有影響,但不至於一朝回答史前文明,其主要的影響其實是結束了百家爭鳴,形成了大一統思想。

這個比較遺憾其實也是必然,漢朝的統治者其實也在按照這個套路來走,再往後歷朝歷代文字獄,再看近代「五四運動」之後,我們的文化的走向,其實都是遵循著一樣的潮流,只是不同時代具體表現不同而已。


另外,值得提的一點是,其實《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在整理歷朝歷代典籍時,以大一統的思想對歷朝歷代著作的取捨,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就學術而言其實並不一定比秦始皇焚書坑儒好多少。


秦始皇的「焚書」行動的確使先秦各種典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只是為了防止民間妄議國政,為了推進思想文化統一,因而焚毀的只是民間藏書。對於博士官收藏的官方典籍是予以保留的。然而,這些逃過「焚書」的典籍最終也沒保留下來,項羽攻入咸陽之後,一把大火將之連同咸陽宮燒了個乾淨。



秦始皇「焚書」只是針對民間藏書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原齊國人)重提分封事宜,秦始皇將此提議交給大臣們商議。作為秦始皇的堅定支持者,丞相李斯對於淳于越等人的觀點進行了駁斥,並認為「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史記·秦始皇本紀》)。在李斯看來,這些六國知識分子以各自所學對秦國政策進行抨擊,且在民間掀起議論,對秦國的統治造成了嚴重影響。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維護秦國的統治,丞相李斯提出,「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從這段記載來看,「焚書」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

(1)焚毀各類典籍: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之外,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全部在焚毀之列。


(2)頒布「挾書令」:除博士官的收藏外,民間禁止收藏《詩》、《書》、百家語等書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自命令下達三十日內不交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


(3)不許私自議政:凡是敢於談論《詩》、《書》的全部處死,借古諷今的滅族,官吏發現卻包庇的,以同罪論處。


(4)禁止私學:有願意學習法令者,由各級官吏負責教導,禁止民間開設私學。



李斯的建議獲得了秦始皇的統一,在之後不到30天時間,秦代以前的各種古典文獻,全部被化為灰燼。但想要注意的是,秦始皇只是下令焚毀了民間藏書,對於博士官收藏的官方書籍卻是予以保留的。


項羽一把大火燒徹底焚毀了各種典籍


從以上記載來看,在「焚書」命令下,民間除規定的藏書外,其餘各種典籍全部被焚毀,但博士官所收藏的並不在焚燒之列,可見當時的典籍還是被保留了一部分的,只是全部被官方收藏了而已。但在項羽攻入咸陽之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部分官方典籍也沒能保住,最終也被焚毀一空。



因此,秦始皇的「焚書」只是焚毀了民間藏書,而項羽則又焚毀了官方藏書,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最終導致先秦各種典籍幾乎全部化為灰燼,使得先秦文化和歷史變成了一段空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來聊一聊歷史,商鞅變法為何要採用愚民政策?後世是否沿用該政策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