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黑洞內部的光輻射是高頻伽瑪線嗎?光的彎曲現象,真的是由介質密度的變化而造成的嗎?

黑洞內部的光輻射是高頻伽瑪線嗎?光的彎曲現象,真的是由介質密度的變化而造成的嗎?

如果基於相對時空參照系與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勢必導出在黑洞視界內部,所有物理規律皆失效。那麼在邏輯上,要麼不可思議或胡說八道,要麼推翻廣義相對論。

不過,如果基於絕對時空參照系與筆者所推定的萬有引斥力方程,勢必導出黑洞只是一個高質密的特大恆星,牛頓體系的物理規律依然有效,尚有一些可探討的價值。

萬有引斥力定律,即:高質密小半徑的物質場的發散性總是與低質密大半徑的真空場的收斂性相互抗衡,其質密關係是R3ρ=R"3ρ",並規定場徑比η=R"/R=2.5e5。

按銀河系流行尺寸反推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場密度視同地球引力場密度。計算如下:

真空場的三軸半徑:

a"=b"=5e16, c"=1e16m。

真空場的橢球體積:V"=4.18(a"b"c")=1e50m3。

真空場的平均密度:

ρ"=ρ"地=3.5-13kg/m3,

銀河系的黑洞質量:

M=V"ρ"≈1750萬個太陽有=3.5e38kg。

求銀河系平均半徑:

R"3=V"/4.18=24e48,R"=2.9e16m。

銀河系黑洞的半徑:

R=R"/η=1.16e11m=1.16億千米。

銀河系黑洞的質密:

ρ=M/V=M/(4.18R3)=54噸/m3。這個密度尚不足黃金的3倍。

由此可見:黑洞不是所說的密度無限大,也不是中子態,中子星也不是中子態。

進而可見:黑洞內部的光輻射無非是高頻伽瑪線。測量儀覺得「黑」不足為怪:頻率太低或者太暗了不敏感,自然是黑;頻率太高或者太亮了也不敏感,依然是黑。

這讓人想起基於隧道效應的霍金輻射也未必可信,而霍金灰洞也許有點道理。

自洽的物理邏輯,應該是可大道至簡的宏微類比的統一協調的自然法則。

極性對應論觀點:如果這個引力是指能夠吸引質量體的引力,那麼,它對能量是具有排斥性的,譬如,能夠排擠星球質量體中的能量,並使其變成光能輻射。

因為質量體能夠繼續聚合就必然會釋放光熱能量體,而星球放盡了能量體也就失去了引力,所以,星球無論質量有多大,都是不會形成引力無窮大的黑洞的。

至於光通過星球周圍的彎曲現象,那是由介質密度的變化而造成的。光媒介質就是虛空靜態能量。

虛空靜態能量屬離性體,與產生質量重力的主要成分——坎性體相對應,所以,星球周圍空間的靜態能量密度是與坎性輻射強度正相關的。因此,光通過星球周圍空間的彎曲現象,並不是什麼空間的彎曲,而是十分簡單的折射現象。

宇宙本來沒有那麼多希奇古怪的奧妙。認為宇宙有黑洞,就是不明白引力的產生原因造成的;只要承認了引力是由極性對應產生的,那麼,黑洞說就會不攻自破。認為引力能夠使空間彎曲,那是不承認光是由介質傳遞造成的,也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錯誤結論造成的;只要承認了光是由介質傳遞的,那麼,許多無比複雜問題,就會立馬變得十分簡單。

只要承認了光是由虛空靜態能量傳遞的,那麼,對宇宙膨脹的解釋也就用不著無根無據的什麼暗能量了,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說一句:宇宙膨脹是由虛空靜態能量的不斷充實造成的;而充實虛空靜態能量的來源,就是星球的光熱能量揮發。所謂的宇宙難題,其實原本就是那麼簡單。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在150年內,人類幾乎不可能實現星系際移民?
既然能量守恆,那麼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和物質是怎麼來的?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