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能把問題拖成輿情

不能把問題拖成輿情

過去幾天,「問題疫苗」一直是舉國關注的焦點。現在,國務院調查組正在長春開展調查工作,國家葯監局決定徹查全國45家疫苗企業。這件事情還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警惕「周末效應」

我們以時間軸,來看看問題疫苗輿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

7月15日,國家葯監局發布通告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規行為,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

7月19日,長生生物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收到了《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中稱,該公司生產的某一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合格。

7月21日,一篇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刷屏,有關問題疫苗的話題立刻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均針對此事發表了評論,門戶網站、自媒體、微博等互聯網平台上,網友們也開始跟進關注、發帖。

值得注意的是,通告發布、自媒體文章刷屏,時間分別在周日和周六,非工作日。周末雙休,人們離開了工作崗位;時間上來說,從周五下班到周一上班,中間有60多個小時。

這麼長的時間,周末的相對「空窗期」,既可以趁人不注意,讓人忽略或淡忘,也可以趁人沒反應過來,延長輿論蓄勢和發酵時間。

於是,出於不同目的,周末往往成為發布重要信息的「黃金檔」。一些重要政務信息、公示公告等,選擇周末發布,以避免引起過度關注,刻意低調處理;一些早已儲備好的「爆款」文章,刻意選擇周末發布,以推動話題形成更長的發酵期。

比如關於問題疫苗的那篇「爆款」文章,在21日刷屏,經過周六、周日兩天的持續發酵、聚勢,網友調侃說「等待周一上班看相關處理」,輿情已成洶湧之勢。

信息發布的這種「周末效應」,值得我們注意並警惕。

解決問題而不是平息輿情「問題疫苗」輿情提醒我們,處理和解決問題不能靠輿情推著走。

輿情推動著「問題疫苗」充分曝光,也產生各種「次生災害」,譬如謠言的傳播,恐慌情緒的蔓延等。輿情的背後是問題,因為存在問題,或者問題沒有很好解決,才可能形成輿情。尤其是像問題疫苗這樣的問題,它不是部分人群、部分地區才關注,而是所有人都會關心關注,是全國性的熱點,所以才會形成普遍的輿情。

平息了輿情,不等於解決了問題。輿情暴露問題,使問題無法再遮掩。在一些人看來,沒有出現輿情似乎就表明沒事,出現輿情了就開始有所行動。很多時候,問題並非沒有反映和舉報,但沒有變成網路輿情,換句話說,沒有被更多人關注到,形成洶洶群情,問題的解決似乎就可以緩一點、柔一些。

甚至一些原本很普通的問題,因為回應不積極,處理不及時,甚至刻意「低調」,最後演變成一場「輿情事件」。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回應問題,應有其正常的機制制度,哪怕沒有輿情發生,這套機制制度也應正常運轉、發揮作用。不能總等輿情來「倒逼」,更不能把解決問題當成是平息輿情。

熱點可以轉移,工作要保持定力

互聯網時代,輿情呈現出新的特點。網路信息鋪天蓋地,輿論熱點加速變化和轉移,「保溫期」較短,這是客觀傳播規律,或許無法改變。

但政府工作不能因之轉移,工作力度也不能因熱點轉移而衰減。無論熱點怎麼變,輿論是否「健忘」,政府工作都要緊緊瞄住問題,該回應的就要及時回應,該解決的問題就要努力解決。

譬如問題疫苗事件,另一個新的輿論熱點已經出現,但問題疫苗的調查處理等等,還要持續進行下去,直至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答案。

很多時候,輿論來得快,也去得快,從一些輿情涉及的相關地方或部門來說,隨著熱點轉移,他們的工作也隨之減壓,新聞「斷篇」了,工作也開始「爛尾」。一些社會問題看似反反覆復地出現,其實沒有徹底有效解決。長生生物的「問題疫苗」去年就被曝光,時下又被舊事重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下一個熱點覆蓋上一個熱點,輿情走勢也無法隨時預判,但我們的政府工作必須實打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推進,需保持足夠定力。

長江日報評論員 邢帆 楊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