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憤怒,全在這字裡行間
顏真卿行書作品《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書。不少人都看過,有少許人並沒有深入理解,或對迥異二王的顏體行書沒有多少興趣。今天,和思友們換個方式讀,感受不一樣的筆墨情緒。
作品的背景書友們一定要了解。
該文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顏真卿十分悲痛,哀思鬱勃,揮筆成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我們今天將該作品分頁放大,您不難發現顏真卿的憤怒,全在這字裡行間!
顏楷的雍肥與優雅,世人喜愛。而顏體行書畢竟和二王體系不一樣,很多人在二王風盛的書法歷史長河中,並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容量去深刻解讀顏體行書。當然,也有不少書家在顏體行書中,斬獲佳境,如何紹基。
繼續說《祭侄文稿》,她有三大特色。
特色一:圓轉遒勁的篆籀筆法。
即以圓筆中鋒為主,藏鋒出之。此稿厚重處渾樸蒼穆,如黃鐘大呂;細勁處筋骨凝練,如金風秋鷹;轉折處,或化繁為簡、遒麗自然,或殺筆狠重,戛然而止;連綿處,筆圓意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瀉千里。
特色二:開張自然的結體章法。
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長、秀逸嫵媚的風格,變為寬綽、自然疏朗的結體,點畫外拓,弧形相向,顧盼呼應,形散而神斂。字間行氣,隨情而變,不計工拙,無意尤佳,圈點塗改隨處可見。在不衫不履的揮寫中,生動多變。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剛烈耿直的顏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筆忽慢忽快,時疾時徐,欲行復止。字與字上牽下連,似斷還連,或縈帶嫻熟,或斷筆狠重;或細筋盤行,或鋪毫直下,可謂跌宕多姿,奇趣橫生。集結處不擁擠,疏朗處不空乏,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深得「計白當黑」之意趣。
特色三:渴澀生動的墨法。
此稿渴筆較多,且墨色濃重而枯澀。這與顏真卿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禿的硬毫或兼毫筆、濃墨、麻紙)有關。這一墨法的藝術效果與顏真卿當時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恰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致。而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無意而佳,這件作品原本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歷史上,顏真卿素來因剛正品格、不屈不饒最終英勇犧牲的抗爭精神,被世人稱道,總是以「字如其人」評價顏真卿。
是的,英雄顏真卿,
成就了書法,成就了英名。
※歐陽詢《九歌》,小字極致
※趙孟頫行書《秋聲賦》,媲美蘭亭!
TAG:書法第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