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清醒學佛,絕不能偏離佛教化之本意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這句話並不是佛經所說,而是後來善人以中華文化,概括了修習佛法的不易,人在最初發心要學佛的時候最真誠,一旦經過一年、兩年、三年之後,沒有真實感應到學佛的益處,就成了多退初心。同理,學佛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佛不論時間長短,有的師兄修行10年還不如當初的初發心清靜,那麼佛教講的修行時按照學佛年限算還是以清凈心算?
在這裡講個例子,你小時候會因為一個玩具與小朋友打架,當時的你會覺得他搶了你玩具,你就該打他,那麼如今你已過了30歲,在看這個問題,你會笑自己小時候那麼幼稚,在舉例,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你會想起年輕時欠了某個人的錢沒有還,當初不該欺騙過誰,當初為何還要以為是佔便宜而沾沾自得,如今道歉的機會也沒有,同樣一件事、同樣的一個你,會在不同時間、不同年齡中給出不同的答案。
佛為什麼教我們不要爭,因為我們看不清事情的真實面目,找不到自己真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很容易出錯,不做就有可能不會犯錯,所以不去爭。有的人看到這裡會想,什麼都不做,不知上進,吃什麼喝什麼?其實都是你不明佛理而妄自下定論,佛門說有求必應的,佛教你不去爭,但從來沒叫你不去求。
那麼求在哪裡求?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標準去求,在自己內心去求,內心有想,外自有應。這個求則得之的方法還是要講,不然又會有人錯解其意。內心有想,這是意變,意變之後,有求就要從實際行動上有變化,行為努力自然求得到,《易經》中提到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就是同理。
但是有的人會說為何自己怎麼求不到?其實我更該問問你用善惡的哪種求得?例如,我求菩薩讓我買彩票中獎,讓我明天就能賺大錢,而自己呢什麼都不做,如人守株待兔,以逸免勞,這種求連世間法都要被人唾棄,別提拿這種時間惡念去求佛菩薩的給予贈賜,可能嗎?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金剛經》云: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舉例,現在的我們點的香,絕大部分為工業的香料、樹脂混合成的,那麼我去寺廟看到師父們在工業香料里熏,我發憐憫心,我就不點香了可以嗎?那麼佛經中講到供花、點燈、點香功德那麼大,我該如何選擇?
如果你能深解佛意,你就會回答,可以。因為佛經總所提到的供花、供燈、供香,是要你發恭敬心,你恭敬三寶才能對佛法恭敬,才能信受奉持,這是佛本意,如能發一真誠恭敬心頂禮,要比沒有恭敬心走個形式上個超大高香,那麼前者功德要比後置強的不知有多少。什麼事情以「心」而論,看初發心,法無定法,隨機施教。
什麼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抗戰期間,日寇在少林寺周圍,對老百姓燒殺搶奪,很多武僧組織力量救國之危難,放下手中念珠,保家衛國,與日寇真刀真槍的干,戰爭結束後又放下手中的刀槍,收心念佛會向給這些可能被利用的日本兵,能犧牲自己為救苦難的人拿得起刀槍,最後還要慈悲迴向對手,這才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現代人又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現在隨便作惡,以為最後放下屠刀就沒事了,沒有舍已救眾生的心,心彼心,非慈悲心,不能立地成佛。
佛說,人人都具備如來性,如來是覺悟者,那麼說明你也可以同佛一樣智慧增長到開悟。成佛的本質是覺悟,不要學的與神教一樣,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真我自性的修持。現在信佛的弟子們都願意去朝拜普陀山觀音、五台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雪竇山彌勒菩薩。去的時候發虔誠心,拜完下山吃了一頓海鮮,如果我是菩薩,我寧可你別來拜我,這樣會少些生命被殺害,心誠則靈,是你的心之功德去感召有求必應,難道拜佛當天吃素一天就那麼難嗎?
佛法智慧,隨緣教化,真正的學佛人,要先注重自身的修為修養、要懂得孝敬好自己的父母、愛惜好自己的妻兒、友善的對待身邊的朋友,《禮記 大學》中有這麼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什麼是修身排名第一,其次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自己的德行上不來,不照顧你的父母,不眷戀自己的妻兒,你放再多的生、拜多少佛,肯定是有福報,但是其善不剛則曲。做的自私自利,是只是為了求上天給你更多,我不相信一個對家人不好的人會無畏布施慈悲的對待外界,而對家人不冷不熱。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學佛佛法真的好,他能讓人找到正確的方向,能讓人知道善惡,能讓自身與家人得到溫暖。學佛是一場修行,是智慧的源泉,是人間的凈土,是照世的明燈。用自己的德行來展示自己的佛之功德,而不是像世間法婀娜奉承的形式。請清醒學佛,不要偏離佛教本意,阿彌陀佛。
※世間人很傻,人本無心,如何安定?
※禪修是渡自己:把這10句話讀懂,明白為人標準與世態炎涼
TAG:禪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