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個命令,讓中國兩千多年來一直都能統一,歐洲就不行了
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最終,成為了中華文明繁榮興盛、延綿不絕的基礎。
可以說,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以來都是趨向於統一的,到現在仍然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疆域上來看,歐洲也和中國差不多大,雖然,在歷史上有過大一統的時期,但是,卻沒能和中國一樣,現在的歐洲仍由數個國家組成。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歷史上歐洲也有統一的時期——羅馬帝國時期,此時的歐洲只是一個國家,只有一個政權。十分不幸運的是,在此之後,歐洲遭到了日耳曼和匈人的入侵,自此,歐洲開始走向分裂,歐洲從一個統一的大國轉向了數個小國分立。當然,歐洲歷史上不乏有偉大的領導人想要力挽狂瀾,如:拿破崙,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甚至,在1810年到1811年間的拿破崙統治時期,其統治的疆域當時除巴爾幹半島外,幾乎囊括了整個歐洲大陸。可惜的是,他沒能持續這種局勢,而歐洲小國分立的局面持續至今。
反觀中國,在漢朝時期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只由一個政權所領導,而後,也遭到了外族的入侵,特別是匈奴人。再到後來三國鼎立,天下三分,中國分分合合至今為止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因此,就引發了很多西方歷史學家的大討論:
「就上述對比來說,歐洲和中國的情況是大同小異的,然而,中國作為一個民族多樣的國家,地形地勢比歐洲還要複雜,為什麼沒有出現歐洲這種小國林立的情況呢?要知道。相比於中國,歐洲地區幾乎是平原,應該更利於統一政權的建立,但是,卻出人意料的走向了國家分裂的結局。」
此時就有人說了,咱們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的兩條母親河,每年都會發大水。在古代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人要治水就需要一個強大的領導者統一政權統一行動,這樣就擁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因此,中國難以分裂。反之,如果中國處於分裂狀態,那麼,全面的治水就不可能實現,最終,受傷害的還是百姓。
所以,民心所向,中國不會長時間分裂,不過,這樣的觀點反而是本末倒置。即便是治水促進了統一國家的步伐,但是,國家之所以統一根本上來說不是為了治水呀。所以,在個人觀點看來,歐洲之所以難以統一就是因為它們沒有「書同文」,如果,文字不同連溝通都不順利,那麼,又怎麼談統一呢。
說到書同文,我們就不得不談到秦始皇。
殷商以降,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在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立即廢除了六國的文字、錢幣、度量衡,頒布統一的標準。其中,最重要也是他最重視的一項政策就是書同文政策——統一文字。此語的最早出處是東周春秋時期的《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都知道,從周代之後的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文字就有所不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國家各個地方要實現經濟文化的交流那是很困難的,出個門還要帶翻譯。然而,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後,也切實的注意到了這點,於是,便頒布旨意進行統一。
我們都知道,中國各地都有方言,每個地方的人都很難聽懂其他地方的人說的話,就像楚國人到秦國出使就必須帶上翻譯才能夠和秦國人溝通一樣。特別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教育也沒法普及,語言的傳播不可能像現在那樣方便,但是,統一文字就可以實現,即便是語言不通,咱們寫出來用文字交流就可以了。
因此,在書同文之後,各個地方的交流溝通都十分方便了,各個地方的人能夠相互理解對方的意思,所以,就能夠增加對彼此之間的認同感。
反觀歐洲,即便是在羅馬帝國統一時期,都沒有人提出來統一文字。所以,沒有了這重要的步驟,歐洲即便是統一了,各地的溝通交流依舊不方便,最終,分裂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將六國子民一視同仁,他們不但沒有受到歧視,還享有和秦人一樣的身份和權利。
可惜的是,羅馬人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征服者,就歧視這些異族的子民。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自視高貴的羅馬人根本不願意將自己的文字教授給其它被征服的民族使用。而後,羅馬帝國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分別是東羅馬帝國跟西羅馬帝國,一個使用希臘文,一個使用拉丁文。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也出現了其它的語種,各民族更難實現融合。
而中國正因為實現了書同文,即便會出現分裂的情況,人們依舊能夠用統一的文字進行溝通。即便是被少數民族所統治的時期,因為,文化溝通的需要,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也不得不考慮使用漢語,實現漢化,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鞏固自己的政權。在歐洲,因為無法實現基本的溝通,被征服的國家依舊會獨立出去。
因此,在羅馬帝國之後,歐洲終於走向了不統一,小國分立的局面。
總之,個人看來中國能不像歐洲那樣分裂,正是要歸功於中國有秦始皇,有書同文的政策,而古代歐洲沒有。歐洲走向分裂也是必然,梁啟超曾說:「百世皆行秦政」。就是因為秦始皇的政策,我們的國家才能夠經過分分合合最終走向了統一。可惜的是,如今的我們看待這樣一個功績卓著的君主過於片面化,只放大了他的暴虐,把他視為一代暴君。
但是,大家卻沒有想到,我們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多彩多樣的國家,都應該歸功於秦始皇有那樣的政策。
參考資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禮記·中庸》』
※楊家將死後,其後代都去了哪?現今有人會耍楊家槍法,但即將失傳
※這個人雍正想殺不敢殺,還說:我的後代都不準殺,結果被乾隆殺了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