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味精到底能吃不能吃?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

味精到底能吃不能吃?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

味精是常用的調味品,很多人炒菜時習慣放味精,適量的味精可以增加飯菜的鮮美,但是長期吃過量的味精會給人體帶來一定危害,不僅容易導致人體缺鋅,還會對視力造成一定影響。

味精吃多了會怎麼樣?

1、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後者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這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就會使人體中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從而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焦躁、心慌意亂等一系列癥狀,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會覺得骨頭酸痛、肌肉無力。而且,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危害影響顯著。

2、因為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常常會感到口渴,還容易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3、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缺鋅會導致弱智、夜盲症、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況,所以嬰兒應謹慎餵食。

4、過量攝取味精是視力殺手,可導致蛋白質下降,讓眼軸生長失控。而且味精還會降低人體的牛磺酸,影響視網膜發育,甚至有些人食用味精後,會產生暫時性的視力模糊。

5、過多食用味精後,人體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會升高,會妨礙鈣和鎂的吸收,從而造成短期的頭痛、心跳、噁心等癥狀,且對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

6、味精食用過多,會使人產生對味精的依賴性,再吃不含味精的菜就會覺得沒有味道,還會妨礙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近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根據一項大鼠神經發育毒性的實驗結果,發布了對食品添加劑谷氨酸和谷氨酸鹽的最新評估報告,將其安全攝入量調整為每公斤體重30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過1.8克。 谷氨酸是構成人體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也廣泛存在於食物中。構成蛋白質的谷氨酸呈結合態,不具有增味特性,乳製品、肉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結合谷氨酸。遊離狀態的谷氨酸則有提高味覺的特性,因此被提取純化製成了味精(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即谷氨酸的鈉鹽)。

味精,少放點就安全

人體蛋白質含量為體重的14%~17%,谷氨酸約佔蛋白質重量的20%,因此,體重60公斤的人體內約含1.6~2公斤結合谷氨酸。一般人每天大約從食物中攝入十幾克到二十克谷氨酸,從味精攝入的谷氨酸還不到1克,沒有超過最新限量。

雖然味精沒有什麼壞的方面,但是在這些菜品裡面還是不適宜添加味精的。

一、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二、放醋的菜不用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用放味精。

三、拌冷盤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冷盤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冷盤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冷盤之中。

四、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形成焦谷氨酸鈉(無毒),失去味精作用。除了不能拌餡,在製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五、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鹹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併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歐洲食品安全局的最新評估結果對味精行業和使用管理方面的影響還未可知,但消費者們不必驚慌,在常規烹調用量下,味精的安全性依然值得信賴,做菜時放點味精提鮮並無大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健康養生之道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進補是睡覺,睡覺很簡單,可是你會睡覺嗎?
夏天吃桃子 怎麼吃才對身體好

TAG:每天健康養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