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哪個流派的?」「我流。」

「你是哪個流派的?」「我流。」

聖人制禮樂

不制於禮樂

- 1 -

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我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是專攻哪個心理學流派的?

這並不難理解,畢竟人們總是對「用一兩句話就能理解一個人的想法和行動」這種事樂此不疲。如果恰巧是同行,還能體會一把高手對決時自報家門的快感。

但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就很讓人頭疼了,因為我的回答無法讓大多數朋友滿意:我都學,哪個流派有用,就用哪個。

我才不想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流派」里,那樣太無趣、太閉塞,應用的範圍也太窄了。

曾經有位同行在得知我在諮詢中用了心理動力學的技術後,和我進行了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你過去不是反對過精神分析的理論嗎?」

「我現在還是反對啊。弗洛伊德提出的絕大多數理論,根本就和巫術一個性質。」

「那為什麼你還用精神分析的技術?」

「因為在臨床上這個技術對那個來訪者有用啊,我目前沒有看到更好的。我最近還在嘗試結合古代的騙術呢,對某些人建立自信的效果不錯。」

「...你個牆頭草。」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希望你把我稱作雜家。」

「雜X的雜?」

「不,複雜的雜。」

- 2 -

天下的理論,向來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

今天我們說的道家、儒家,在戰國後期其實也只是複合學派的雜家之一而已,當時的名字叫齊學、魯學。

很多人都認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正統開創者,可深挖下去,就會發現老子本身就是一個「不拘一家之言,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整合者。

儒家也一直順著時代在變化。

雖然都被稱為儒家,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孔子的言論更偏向於不可知論的人文主義,而孟子則更偏向於民主主義,荀子更接近道家的自然主義,到了董仲舒反而變成孔孟極力反對的有神論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固有的教條是不能滿足人類社會發展需要的,你不能說這是之前聖賢說過的話,就奉為圭臬。

大智不形。只有拋棄死的文字和做法,反向掌握其精髓,才能讓其擁有生命力。

那些不懂變通的流派,最終都成為了歷史。

- 3 -

「流派」之說,害人不淺。

有多少人因為拘泥於所謂的「流派」,白白錯失了拯救其他人的機會?

又有多少人過早地給自己定性,變得神神叨叨、走火入魔?

反正我見到過不少。

稍懂哲學的朋友都知道,哲學不能脫離文史,單獨地進行學習和討論。

因為在哲學上的這個理論、那個主義,都有其相應的前提和時代背景。脫離了這些討論對錯,就像問一部電視劇里的某個角色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樣,太過片面和粗糙。

可一旦脫離哲學的領域,很多人就覺得應該有「標準答案」了。

無論是價值觀還是方法、技術,每個流派都有一個自己的祖師爺,違背祖訓那是萬萬不可的。就算你偶爾借用了其他流派的招式,根還是不能變。

這種狀況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王充當年就很看不上那群不懂變通的書獃子,說他們「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聖賢所言皆無非」。

兩千年過去了,科技不斷進步,可盲從和迷信卻也變得愈發嚴重了。

無論是強調正宗、經典,還是定位創新而極力否定原型,都是因為並沒有了解文字之下的事物本質,也沒有能力將其進一步優化。

又或許,這是他們唯一可以堅持的東西了。

於是,他們不敢越雷池一步,還用同樣的眼光去審視他人:批判、修改先人的理論?你以為你是誰?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誰可以對先賢的話提出質疑?誰可以對過去的東西加以改進?

我倒是想問問,又有誰不可以呢?為什麼不可以呢?

就算有些質疑是錯的、改進是失敗的,世界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因為那些不適合的東西終究會被淘汰。

簡直是穩賺不賠啊。

- 4-

有些人會擔心,如果沒有門派之分,豈不是會失了規矩,每個人都可以為了自己方便,隨意地創造自己喜歡的理論了么?

我一直不太能理解這種事有什麼好擔心的。

三代不同服,五帝不同教,帝王和國家尚且如此,何況是個人。

這正是人類邁向幸福的基礎——記住,沒有任何一個既成的流派會完全適合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之有李 的精彩文章:

TAG:言之有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