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深處的蒙古魂游牧部落,這裡有世界最大的蒙古包
從海拉爾出發,沿著公路一直向北,一路上的藍天白雲,遼闊風景都讓我心醉不已。當車子停在天下草原的門口時,高大的木質門頭上,游牧部落的旗幟迎風招展,這裡有世界最大的敖包,最大的蒙古包,還有最寬的游牧民族雕像木棧道。
蒙古民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要載體,從13世紀開始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旗幟下再度統一草原部落,建立了疆域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元朝興衰成敗700年,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走進景區,就看到兩個蒙古漢子在練習摔跤,蒙古族的男兒有三藝,摔跤騎馬和射箭,成吉思汗鐵木真之所以能帶領眾蒙古兒女所向披靡的征服全世界,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偉略外,跟他平時的練兵秘籍也密不可分,蒙古的男兒三藝就是大汗制勝的法寶了。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蒙古族神箭手哲別一出場就讓人覺得很驚艷,而郭靖之所以能成為射鵰英雄,被華箏和成吉思汗欣賞,很多功勞也歸功於師傅哲別傳授的箭術。摔跤、賽馬、射箭作為蒙古族傳統的「男兒三藝」,也是衡量一個蒙古男兒是不是真英雄的標準。
遠處的天際下,雲朵在天空散漫的遊走,連綿起伏的青山,白藍相間的蒙古包,幾捲去年冬天的草垛子在遼闊蒼茫的草原上安靜的擺放,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人覺得歲月靜好。
和我們同行的大師傲賽嘉措,來自甘肅張掖的馬蹄寺,輾轉千里來到呼倫貝爾,對於蒙古文化亦有著濃厚的興趣。
大自然的原始草原風光,有了底蘊深厚的游牧文化,行走天下草原,在木棧道兩旁的塑像中,慢慢的了解一個民族的發展史。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年少時光,心裡都深深埋藏著一個武俠夢,這顆種子的誕生也許就起源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郭靖在內蒙的遼闊草原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時光,大漠孤煙,金戈鐵馬,成就了郭大俠耿直善良的俠義性格,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也讓郭靖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對每每遇見的人生窘境都能心懷坦蕩,淡然處之。蒙古族始源於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一個部落,在世界的發展史上,能橫跨全中國並深遠影響東西方世界的民族也只有蒙古族了。
在草地上,還有著無數的小星星,晚上亮起來一定很好看,只是因為我們自駕的行程要一直北上,所以沒有在這裡停留一晚,也算一個小小的遺憾吧。
看到這裡的敖包了吧?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就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
聽著風馬旗呼啦啦的在風中歌唱,此刻我的心情是平靜的,陽光靜靜的灑落在飄動的七彩經幡上,此刻的我,面容莊嚴,沿著敖包一步一頓的環行,心中默念著自己的小小心愿,每一步行走,每一次凝眸,都飽含著我深深的虔誠和熱愛。七彩的經幡在呼倫貝爾的風中獵獵作響,依稀聽懂了我那無言的心愿。
遼闊的草原,讓世代在此生活繁衍的蒙古人,根據草原的習性,形成了獨特的游牧文化,就游牧文化而言,它與農耕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農耕文化提倡改造自然,本質上是人通過和自然的鬥爭而生存、生活。游牧文化則崇拜、依賴、適應大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因為完美的自然環境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基本資源,游牧蒙古人領悟到大自然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賴以生存的搖籃,人與自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
呼倫貝爾大草原,不管我們來自何方,不管我們有著怎樣的心事,只要看看那澄澈的天空,悠悠的白雲,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草地,什麼樣的煩憂都會忘記了,更何況我們這次自駕還有天涯海角的摯友相伴呢。
※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就在這個邊陲小城,如果運氣好可以看到極光
※漂浮在渤海上的小島面積僅2.5平方公里,是龍口必來的打卡地
TAG:雁行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