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厄齊爾撕裂德國的三個抉擇

厄齊爾撕裂德國的三個抉擇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張合影引發一場德國足壇歷史罕見的混亂?

7月22日,為德國隊效力92場的2014世界盃冠軍隊成員厄齊爾在社交平台發布三篇聲明,首次公開對世界盃前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合照事件做出回應,指責德國媒體與足協種族歧視,並宣布退出德國國家隊。

這一事件不僅在足壇,在德國和土耳其,也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同情、聲援、憤怒、咒罵、聲討,儼然一場污泥大戰。那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張合影引發一場德國足壇歷史罕見的混亂?

如果不了解這張照片的背景,不了解德國土耳其裔夾雜在德國土耳其政治關係間的狀況,不了解德國當前的社會政治環境,不了解德國社會和足壇對種族歧視的態度,是不可能對這一事件做出一個清晰而公正判斷的。

在這場污泥戰中,厄齊爾及其團隊的三個抉擇是關鍵。厄齊爾團隊所發布的三篇聲明對這三個抉擇都有所提及。這三個抉擇決定了整個事件的走向,把它引向了無可挽回的局面。

2018年5月14日,在德國隊宣布世界盃名單的前一天,媒體發現埃爾多安的黨部媒體在埃爾多安競選宣傳中,使用了一張土耳其裔德國國腳厄齊爾、京多安跟埃爾多安的最新合照。這立即在德國媒體引發風暴,很多德國足壇、政壇和媒體人士開始對此進行批評,輿論迅速升溫。

這次合照之前,厄齊爾也曾多次與埃爾多安合影。德國輿論這次變得如此敏感與憤怒,跟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埃爾多安的作為以及他與德國關係的變化,二是德國裔土耳其人的政治身份,三是德國媒體跟埃爾多安的關係。

埃爾多安2003到2014年擔任土耳其總理,2014年至今任土耳其總統。執政早期,他曾推進土耳其的民主制度和經濟改革,但擔任總統後逐漸開始推行西方眼中的獨裁統治並限制法治制度。

隨著這一進程,德國媒體和輿論對埃爾多安多有批判,德土關係也逐步惡化。2016年6月,德國議會通過一項決議,紀念1915至1916年間在奧斯曼帝國被種族滅絕的亞美尼亞人及其他基督教少數群族,埃爾多安當即表示將讓德國品嘗惡果。

2017年,埃爾多安及其政府推動憲改公投,這在西方國家看來是準備進一步加強政治獨裁的舉動。於是,德國禁止土耳其政治人士在德國土耳其裔群體進行針對憲改公投的公開宣傳活動。土耳其法務部長宣稱德國官方是「法西斯行徑」,土外交部長在漢堡土耳其領事館公開宣稱,德國有體系地壓制居住在德國的土耳其公民,並進行政治洗腦。

埃爾多安本人則控訴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作為類似納粹,而且支持在土耳其的恐怖主義。此後,德國議會討論決定是否中斷與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德土雙方先後針對對方發布旅遊警告。至此,德土雙方外交關係徹底惡化。

儘管如此,在德國居住的300萬土耳其裔移民,仍使兩國關係無法割離,這其中有大約100萬人擁有在土耳其的選舉權。所以每當土耳其進行重大投票,這一部分群族始終是土耳其政黨的爭奪對象。而作為令土耳其裔驕傲的足球運動員,尤其是世界冠軍成員,厄齊爾在德國土耳其裔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土耳其裔球員的這種號召力,經常處在德國輿論的密切關注之中。另一重要事件是,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曾在德國多家媒體任職的WeltN24媒體集團的記者於傑爾(德籍土耳其裔)在土耳其以「宣揚恐怖主義」的罪名被拘押了一年,更使德國媒體同仇敵愾,對埃爾多安深惡痛絕。

合照事件發生在土耳其2018年大選前的6周,儘管可能不是厄齊爾的本意,土耳其方面利用了這張合照為埃爾多安做競選宣傳。這對德國政壇和媒體來說是一個強烈刺激,反應非常強烈。6周後,埃爾多安贏得大選,在德國有投票權的土耳其裔有2/3的人選擇了埃爾多安,遠高於其本土支持率,這也為整個事件的後續發展澆上了一勺熱油。

「厄三篇」一再強調,他尊重自己的土耳其血統,這張合照跟以前一樣沒有政治含義。但以厄齊爾的影響力,如果真的對德國與埃爾多安當前關係沒有絲毫想法,那也是非常令人費解的。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出於時間點、兩國關係以及自己身份的敏感認知,同樣被埃爾多安邀請的德國國腳埃姆雷·詹選擇了拒絕。

如果說厄齊爾的第一個抉擇可以解釋為沒有政治敏感度,那麼第二個抉擇,也就是其團隊在輿論發酵後所做的應對則是致命的。合照事件後,德國媒體和輿論一直在催促厄齊爾和京多安表明態度。然而只有京多安在6月5日發表了公開回應,表示這一照片沒有政治背景。厄齊爾一方始終保持沉默,一直到7月22日與德國足協徹底決裂。

第三篇聲明中,厄齊爾用了一定筆墨試圖解釋他不做回應的原因。這一描述的重點有三段,第一是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不尊重他對照片的解釋,第二是因為要專心世界盃備戰,所以不參加媒體日活動,第三就是在跟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會面後本打算髮聲明,但格林德爾對聲明的主導權不滿。

厄齊爾聲明所做出的解釋模稜兩可,沒有明確說明格林德爾阻止發表回應,但又試圖把不發回應的責任推到足協主席身上。事實是,厄齊爾在和施泰因邁爾會面後並未發表聯合聲明,或許正如厄齊爾所說是格林德爾不滿主導權,但作為足協領導人,格林德爾理應清楚在這樣重大危機下直接聲明的重要性,真的是他僅僅因為主導權而一意孤行單方面阻止發布聲明嗎?還是厄齊爾團隊跟德國足協因見解分歧,無法就一致聲明的方式和內容達成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厄齊爾的聲明顛倒了跟施泰因邁爾會談與德國隊媒體日的敘述順序。如果說沒有發表共同聲明事出有因,那麼在跟德國總統會面(5月19日)到德國隊媒體日(6月5日)中間有超過半個月時間,德國國內輿論愈演愈烈,要求厄齊爾和京多安直接回應的呼聲越來越高,德國隊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京多安做出了回應,而厄齊爾選擇了迴避。至於德國足協是否會允許一名球員回應、限制另一名球員回應,這不是很難猜測的事情。

因為這樣的選擇,同樣在備戰的其他德國隊球員必須一次次在記者會上面對相關提問。世界盃開賽前,德國隊隊長諾伊爾公開承認,這一事件的發展對球隊不僅有影響,而且讓隊友們包袱沉重。厄齊爾在聲明中反覆強調對家人和土耳其血緣的尊重,但是,他的隊友和他的德國球迷們的感受同樣需要被尊重。

厄齊爾的迴避,是整個事件中他和他的團隊最被詬病的地方。在他們發布了三篇聲明之後,德國輿論並未接受他對此的解釋。輿論看法非常清晰一致,他完全可以有其他選擇。

厄齊爾方面做出前兩個抉擇之後,同樣合照的京多安逐漸被德國輿論放過,厄齊爾成為眾矢之的。此時,德國隊在世界盃打出隊史最差成績,之後領隊比埃霍夫的莫名講話,以及格林德爾的秋後算賬,更將厄齊爾推到輿論風暴中心。這當中不僅有球迷和媒體的憤怒,許多早已摩拳擦掌的別有用心的政治人士也參與進來,演變成一場德國社會鬧劇。

這幕鬧劇的種子其實早已在德國社會時局中種下。德國隊2014年問鼎世界盃後,社會發生劇烈變化。2014年秋天,在德國德累斯頓的一起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活動開始登場亮相:PEGIDA(意為「歐洲愛國主義者反抗西方國家伊斯蘭化」)。這一活動帶有極其明顯的種族主義和極右翼特色,從一開始就遭到德國大多數輿論和政治家的反對與警告,但它依然獲得了很大反響,極大刺激了德國極右翼排外勢力的擴張。

差不多同一時期,德國出現一個新的民粹主義政黨:AfD選擇黨。這一政黨宣傳嚴格審核移民標準,對移民強化德國文化認同和價值觀。2017年德國大選中,AfD獲得12.6%選票,第一次參加選舉就成為德國第三大政黨。

2018年初,AfD打破禁忌,正式與PEGIDA活動合流,德國社會的反伊斯蘭化和排外主義兩大浪潮合二為一。目前,德國社會的主流正在跟這一趨勢作鬥爭,但德國社會撕裂的已不可避免。厄齊爾合照事件給這一浪潮提供了絕佳標靶。毋庸置疑,厄齊爾在他聲明中提到的種族歧視攻擊肯定是存在的。

可以想像,厄齊爾在當前的德國社會環境中遭受過多少次種族歧視的攻擊,他有多麼憤怒。這都可以理解。但是,他和他的團隊在聲明中做出的選擇是:把他所遭受的德國社會少數團體的攻擊,轉移到了德國足協和媒體身上,用種族歧視作為對合照門的反擊。

這一指責令人難以信服。德國足協是德國各大機構中對種族歧視最敏感的,早在15年前,德國足協就開始制定清晰的反種族歧視守則。無論在哪一場德國聯賽,都有專門的觀察員監督是否存在種族主義攻擊。

在德國各級足球青訓隊伍中,教練在第一節課的第一次訓話往往就是:任何種族歧視言行的後果,都是驅逐出隊。德國媒體中的大多數也對種族歧視持有清晰的反對態度。2016歐洲杯前,AfD副主席高蘭德說不會選博阿滕做鄰居,足球圈和政治圈幾乎齊聲支援博阿滕。

所以,無論是德國足協,還是眾多政治家,雖然都對厄齊爾的離去表示尊重,但大都堅決拒絕接受德國足協涉嫌種族歧視這樣過於龐大而沉重的指責。7月25日,德國《時代周報》發布了在線調查機構的數據:67%的德國人不認為德國媒體和輿論對厄齊爾的公開批評包含種族歧視因素。

最終,高擎反種族主義大旗,讓厄齊爾成了土耳其人的英雄,也讓他跟德國足協徹底決裂。

縱觀整個事件,有四個群體捲入進來:埃爾多安親吻著厄齊爾的眼睛把他捧為民族英雄;德國的排外勢力得到了更好的宣傳內容;而絕大多數德國人目睹著曾經的移民融入標誌人物選擇了對抗;在德國的300萬土耳其裔移民則跟其他移民一樣,恐怕將面臨更加惡劣的生存環境。歷史會展示,這場污泥戰將造成怎樣的後果。

文|老赫

編輯|關偉平

美編|吳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克羅埃西亞為何人才井噴?他們的套路外人學不來的
德尚,現實主義的奇蹟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