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伴君如伴虎,前一秒還是老師,下一秒就成了平息叛軍怒氣的犧牲品

伴君如伴虎,前一秒還是老師,下一秒就成了平息叛軍怒氣的犧牲品

「清君側」這是一個地方勢力反抗中央政權時最常用到的借口。歷史上最出名的「清君側」當屬漢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和明成祖朱棣的靖難之役。說是「清君側」實際上就是給自己造反製造一個有利的借口,借著所謂清除皇帝身邊的佞臣,而起兵造反。而正常情況下這些所以的「佞臣」實際上都沒有多大的過錯,只不過是他們的一些有利於加強皇權的主張損害了這些地方勢力的利益。


恩師晁錯,出謀劃策

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清君側」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七王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央政府與地方藩王的權力之爭,而引發這場叛亂的導火索則是當時漢景帝採納了他的老師晁錯的《削藩策》。

晁錯在漢文帝時期就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等職位。到了漢景帝繼位後,對於這個老師可謂是言聽計從,再加上晁錯確實也是一個可用之才,很快晁錯就升至御史大夫,得到重用的晁錯提出了多項改變措施。其中在經濟上「重農抑商」,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邊境問題上,提出了「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募民實邊有效的抵禦了匈奴的搶掠。政治上面對日漸強大的地方藩王,向漢景帝提出了《削藩策》,意在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可以說在七王之亂前,晁錯可謂是位極人臣,受盡恩寵。可惜這樣的君臣、師生的快樂時光很快就被打破了。


《削藩策》一出,諸王動蕩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晁錯向漢景帝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同樣對於地方藩王勢力畏懼的漢景帝採納了晁錯這一《削藩策》。下詔令: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諸侯嘩然,都強烈反對,憎恨晁錯。本就有反叛之心的吳王劉濞聯合了楚王在內的六位諸侯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由於吳王劉濞早有預謀,所以七國軍隊在叛亂之初進展順利。

棄車保帥,為平息諸王之怒下令腰斬晁錯

面對著來勢洶洶的七國叛軍,漢景帝不知所措。當晁錯提出的「御駕親征」後,漢景帝遲疑不決,而後袁盎又提出的「棄車保帥」,指出誅殺晁錯,滿足叛軍「清君側」的要求以換取他們退兵。漢景帝最終選擇了保全自己,下令腰斬晁錯於東市。然而晁錯的死並沒有換來七國的退兵,反倒是讓七國以為漢景帝軟弱可欺,便更加肆無忌憚。吳王劉濞更是自稱東帝,與西漢政權分庭抗禮。

劉濞的稱帝最終讓漢景帝下定決心出兵平叛,隨後派出太尉周亞夫抵禦吳楚聯軍,派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的動向。最終在周亞夫、竇嬰、梁王等人的重壓之下,七國叛亂得以平息。

所謂伴君如伴虎,前一秒晁錯還是恩師,下一秒就成了平息叛軍怒氣的犧牲品。關鍵這位恩師的死還不得其所,最終還是要靠大軍去平息這場叛亂,晁錯真是死得冤枉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比傳銷更可怕的騙局,正在慢慢毀掉我們
大唐第一詩人李白,居然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