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一女子,活了82歲,守節57年,皇帝得知後,用四個字來褒獎她

明朝一女子,活了82歲,守節57年,皇帝得知後,用四個字來褒獎她

導讀:明朝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特地下了一道聖旨,這道聖旨的內容,是專門為居住在南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陶氏一家的四個婦女而發的。明憲宗朱見深為何要專門下聖旨褒獎遠在千里之外的幾個民間婦女呢,這就說來話長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詳細地談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原來,當時在南直隸桐城縣生活著一家人,這家的主人是個農民,名叫陶鏞,陶鏞有個新婚妻子鍾氏,兩人非常恩愛。可是好景不長,陶鏞因為要服兵役,在結婚不久之後,被派遣到了遙遠的邊疆,被迫和自己心愛的妻子鍾氏分離。當時鐘氏已經懷了陶鏞的孩子,陶鏞哪裡捨得下自己懷孕的嬌妻,但是在官府的催促下,只好前往邊疆,為國家出力。

不幸的是,陶鏞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回來,後來陶鏞病死在邊疆,當鍾氏接到自己丈夫陶鏞的死訊的時候,她和陶鏞的兒子陶繼才剛滿一周歲。陶氏得知丈夫死訊之後,痛不欲生,一度想要自殺殉夫,但是她知道兒子陶繼還小,只好強忍悲痛,含辛茹苦地撫養兒子陶繼長大。

在陶繼長大點之後,鍾氏帶著兒子陶繼,一起到了陶鏞駐守的邊疆,將陶鏞的骸骨親自運回了老家安葬,讓丈夫可以魂歸故鄉,入土為安。古代女子結婚早,當時鐘氏才二十五歲,很多人勸她趁著年輕美貌,儘早改嫁,日後有的是好日子可以享受,何必苦苦守寡呢?但是都被鍾氏拒絕。

為了杜絕再有人勸她改嫁,鍾氏居然用剪刀剪掉了長發,當眾發了毒誓,永不改嫁,從此之後再也無人去向鍾氏提改嫁的事情。鍾氏就這樣用盡所有的精力,撫養兒子陶繼,終於將陶繼撫養成人,還給陶繼娶了一個妻子方氏。陶繼和方氏結婚後,生了一個兒子陶亮,本來一家人生活很幸福,可惜陶繼英年早逝,在兒子陶亮剛滿兩歲的時候,就病逝了。

這時候,陶家就剩下陶繼的母親鍾氏和陶繼的妻子方氏,以及陶繼的兒子陶亮三代人相依為命。方氏在丈夫陶繼去世後,也沒有改嫁,而是選擇留在陶家,為人縫補衣裳掙錢,撫養兒子陶亮,還花錢請人教導陶亮讀書,最終讓陶亮考中鄉貢,進入京城的國學讀書,算是光耀了陶家的門楣。陶亮成年後,娶了一個妻子王氏,納了一個小妾吳氏,但是沒有生育子女。

不知道陶家是否有遺傳疾病,陶亮在考入國學讀書之後,不久也病逝了,這下子,陶家就只生下了四個婦女,陶亮的奶奶鍾氏,母親方氏,妻子王氏和小妾吳氏。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在陶亮去世之後,陶亮的妻子和小妾,兩人也沒有選擇改嫁,而是帶著陶亮的母親,一起到京城把陶亮的遺體運回家,然後繼續留在陶家恪守貞潔,這一守就是二十六年。

當時陶亮的奶奶鍾氏已經八十二歲,陶亮的母親方氏已經六十七歲,陶亮的妻子和小妾也都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了。陶家一門四個貞潔女子,在當地引起巨大的震動,人人都為之感動,當地官府將此事寫成奏章,上報給了明憲宗朱見深,請求朱見深對陶氏一門四位女子守節的事情,審核並且加以褒獎。

明憲宗朱見深在看了奏章之後,被陶氏一門深深感動,因為這種事情實在是太罕見了,於是明憲宗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朝廷旌表節義,所以激勵風俗。……今陶氏一家之內三世四婦相繼守節,蓋有所視法而然,誠天下罕有者!其即旌表為四節之門,不必如例復勘。」

明憲宗的話說得很明白,陶氏一家四位婦女恪守貞潔,這是天下罕有的,如此的貞潔之家,自然應該褒獎,而且用不著讓官府再去陶家複查情況是否屬實,(在明朝,凡是褒獎加封貞潔女子,都是需要當地官府派人複查核實情況的。)

如今明憲宗下旨取消複查,直接褒獎,這是對陶氏一門的莫大恩寵,也是對這四位命苦的女子,守節幾十年的最大肯定與讚許,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四位女子的行為有些無法理解,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守節是對愛情和婚姻的負責,也是她們一生最大的榮耀,無可厚非。

參考資料:《明史》 《明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綉夢才人 的精彩文章:

皇帝對80多個尼姑說,我們一起殉國吧,結果尼姑死了,皇帝投降了
清朝最牛街頭無賴,被人一頓臭揍之後,前去參軍,後來成一品大員

TAG:綉夢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