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鄭伊健的戲路有多像,看本片就知道,同演古惑仔搭檔吳倩蓮
?
時至今日,韓國電影在亞洲,甚至是國際市場佔據著重要地位。韓劇和泡菜文化也似乎成了中國觀眾不斷熱議的話題。但在二十年以前,香港電影對韓國觀眾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好萊塢電影,這其中不乏有《英雄本色》,《無間道》這樣的口碑佳作,《天若有情》在韓國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容忽略,特別是最後的摩托車場面,至今仍是永恆經典的場景。
?
除了韓國之外,這部電影在香港也具有很重要影史地位。這部包裹著江湖恩怨,殺戮與暴力元素的浪漫愛情片,來自香港電影的全盛時代。拋開導演陳木勝,監製杜琪峰,策劃王晶,林嶺東,作曲羅大佑,音樂beyond這樣的黃金陣容,演員對角色的成功塑造,也是影片得以成功的一大原因,不管是片子里的吳孟達,還是劉德華,吳倩蓮,都讓人過目難忘。
五年之後,《廟街故事》問世。在王晶的編劇下,影片延續了《天若有情》的情感內核,同樣有吳倩蓮出演,只不過男主角由劉德華變成了鄭伊健。
?
儘管影片在當時反響平平,但張學友的「一千個傷心的理由」,以及鄭伊健對阿廟這個人物的塑造,卻是影片的亮點所在。電影中的阿廟講信用,重情重義,為了愛人和兄弟敢於付出一切,這點打動了很多人。
?
與《天若有情》重在描述華弟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凄美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同,《廟街故事》更側重於表現古惑仔這個群體,他們的生存環境,以及面對危機,在金錢,與兄弟等多方面做出的抉擇。阿廟為了救小篆錯殺歹徒入獄;西米露叔叔為了救阿廟散盡家財,四處奔走;阿蟹為了幫阿廟籌錢賣掉了自己的酒吧,這些抉擇背後,體現了廟街的人情味。
?
儘管影片讓人覺得虐心而殘酷,但這些帶有人情味的抉擇,卻讓人覺得格外溫暖。廟街作為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外界魚龍混雜,犯罪高發等印象不同,廟街人對廟街文化的解讀是人情味,以及清貧客觀的生活態度。這也催生了古惑仔的普遍價值觀,即「講義氣,重情重義」,就如同片中阿廟,阿蟹所遵守的為人處世原則,可以把他稱作「阿廟精神」。
?
這種「阿廟精神」,又延續到了鄭伊健之後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之中。離開無線之後的鄭伊健,與王晶簽的電影合約,全都反響平平,而《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是合約的最後一部。本來顧及形象的他不願接拍,但卻沒想到觀眾反應出奇的好。1995年中到1996年,一拍三集,加上兩部「百分百」系列,1996年,鄭伊健迎來了屬於他的電影事業黃金期。
?
其實,《古惑仔》原著故事中陳浩南的原型人物參考的是劉德華,但方面拍電影的時候,考慮到片酬因素,才找了鄭伊健。拋開鄭伊健的個人魅力,《古惑仔》系列的成功,其實更多的像是無心插柳。時隔多年再反觀當年的劉德華和鄭伊健,他們的戲路竟然如此類似。
?
除了《天若有情》(《廟街故事》可以稱作「鄭伊健版的《天若有情》」)之外,兩人都曾演過《烈火戰車》系列,劉德華出演了《烈火戰車》(1995),鄭伊健出演了《烈火戰車2》(1999)。《暗戰》系列,劉德華出演了《暗戰》(1999),鄭伊健出演了《暗戰2》(2001)。2000年的《決戰紫禁之巔》中,兩人更是在同一部電影中進行終極對決。
?
2000年之前,劉德華和鄭伊健的戲路相同,都是以英雄片和古惑仔形象被大眾所熟知。但2000年之後,劉德華憑藉《孤男寡女》(2000)成功轉型,而鄭伊健卻因為人氣下滑的關係,缺少轉型的機會。很難想像如果當初鄭伊健成功轉型現在會怎樣,但他飾演的陳浩南,卻如同印記般,刻在了那一代觀眾的記憶之中,註定無法被後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