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接連不斷,存管銀行喊冤:這鍋我們真的不背
六月以來,出現逾期、平台高管跑路的網貸平台超過兩百家。令很多投資者困惑的是,其中不少平台都按照監管部門要求上線了銀行存管。但為什麼最終還是無法保障資金安全呢?同樣的困惑也發生在阜興系私募基金投資人身上。阜興系實控人朱一棟跑路後,7月24日,大批投資人聚集到阜興系私募基金託管行的上海銀行門口,要求銀行給一個說法。
存管銀行或託管行是否要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擔責?從目前相關政策法規看,存管銀行和託管行不為交易安全提供信用背書。但在實踐中,機構一方面存在利用存管銀行或託管行宣傳,誤導投資人的行為,變相為其增信。另一方面各方對存管銀行的事後職責也存在爭議。即便監管部門在這一問題上也存在不同聲音。
存管或託管不等於信用背書
近日,因為投資人找銀行討要「說法」,讓阜興系私募基金實控人「跑路」事件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與近期爆發的P2P平台跑路事件不同,阜興集團旗下擁有的是四隻在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存續規模高達180多億。如何配合處置風險成為目前金融監管與公安部門需要面對的難題。
7月13日,中基協就上海意隆等四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風險事件發布公告,表示私募基金的託管銀行應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履行共同受託職責。
然而,中基協的建議立即遭到銀行方面的拒絕。上海銀行認為,投資者提出託管銀行應履行「召開持有人大會」、「開展資產保全」等超出託管銀行法定職責範圍的訴求,「我行已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投資者進行解釋,但部分投資者仍然採用了非理性的維權行為。
中國銀行協會則於7月23日晚在官網發文力挺上海銀行。文章中,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表示,各銀行在《託管合同》中均明確銀行對託管資產進行託管,並非是對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立的合夥企業本金或收益的保證或承諾,銀行不承擔合夥企業投資風險。
同樣,在卜祥瑞看來,銀行存管作為網貸交易的資金渠道,主要是為了解決支付規範問題,只要符合委託人的意志,存管銀行依據指令進行資金劃轉。但對於投資的風險則需要投資人自我判別。「存管銀行存管行為並非對網貸交易行為提供銀行信用背書。」卜祥瑞強調。
兩大協會互撕讓媒體看不下去了。《證券時報》25號發文指出,兩大協會應該停止法條層面的爭議,先救火,共同尋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的解決方案。
不過,目前該事件以引起中央層面的關注。據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工作小組內有銀保監會、公安部、上海市政府、江蘇省政府等各方面人員,將統籌應對處置阜興事件。
銀行存管成網貸平台增信工具
相對於私募託管銀行上的權責爭議,剛誕生兩年的網貸存管銀行面對的爭議和質疑更多。
第三方數據顯示,目前共有765家網貸平台網貸平台上線了資金銀行存管,合作銀行56家的銀行有50餘家,以城商銀行為主。
根據2017年2月下發的《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下稱《指引》),存管銀行不對網路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不承擔借款項目及借貸交易信息真實性的審核責任,不對網路借貸信息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指引》中對存管銀行的免責條款,明確存管銀行不承擔「共同受託」責任,但是許多網貸平台卻以上線存管為增信手段,在官網首頁顯眼位置加以宣傳。
7月14日下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發布公告,稱已對「深圳投之家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投之家)涉嫌集資詐騙案立案偵查,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而在投之家官網7月10日動態中可以看到,上饒銀行電子銀行部主管、電子銀行部風險主管於當日到訪投之家參觀考察。
據上饒銀行官網公告顯示,自2018年5月以來,該行已發布5個存管協議解除公告。解除協議的合作方分別是杭州巨潮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巨潮金融),深圳五星財富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五星財富),深圳前海大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i財富),深圳市中金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吆雞理財),以及深圳市小牛在線互聯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小牛在線)。
其中,杭州巨潮金融於2018年4月11日與上饒銀行簽訂了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服務協議,7月11日上線存管系統,短短六天之後,於7月16日「在未告知我方的情形下發布清算公告」。
此外, 吆雞理財和小牛在線則因客戶數據、資金的遷移周期超過了3個月,被銀行方終止了資金存管合作。
據《互聯網金融個體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規範》規定,存管人有義務按資金存管合同要求,協助委託人完成全量客戶數據、資金的遷移,遷移周期應不超過3個月。
與銀行簽署存管協議,卻遲遲不進行數據遷移,使得銀行不得不與單方面解除存管協議,平台的上述行為難免存在利用時間差將銀行存管作為增信虛假宣傳的嫌疑。
在上饒銀行發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到:「貴公司須全部撤除與我方合作的宣傳信息、披露信息,貴公司需在發函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已經簽約的協議退還至我方。」據媒體此前報道,存管銀行還要求平台下架所有相關的存管標識,並且在投資人的充值、提現簡訊中加了一句「根據《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存管銀行不對網路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從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
自監管層明確要求P2P資金託管以來,託管業務的豐厚回報引得眾多銀行折腰。隨著網貸平台出現爆雷潮,網貸平台託管不再是眾多銀行爭搶的香餑餑。
銀行和網貸平台分手的徵兆,始於今年春天。今年3月,貴州銀行稱,「因業務調整,暫停銀行存管業務」,並表示將於3月底徹底退出P2P平台資金存管業務。旗下的部分存管平台將轉去江西上饒銀行。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2月底,貴州銀行與38家P2P網貸平台簽訂了存管協議。其中「妥妥當」和「大聖理財」等平台已經爆雷。在業內人士看來,關於貴州銀行退出網貸業務的真正原因,一方面與屬地要求有關,另一方面,存管平台的頻頻爆雷也讓銀行「避而遠之」。
時間退回到一年前,自監管層明確要求P2P資金託管以來,P2P託管業務不僅能讓銀行賺取可觀的託管費用,更能夠帶來大量沉澱存款甚至帶動銀行理財投資。託管業務的豐厚回報引得不少銀行曾快速接收了大量的網貸平台。
以江西銀行為例,此前有媒體報道指出,截至2016年末,江西銀行上線的p2p平台資金存管數量為29家。官網顯示,最新數據為94家,其上線的網貸平台存管帳戶數量在一年半時間裡翻了近三倍。
銀行存管實現了客戶資金與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自有資金分賬管理,防範網路借貸資金挪用風險。但上線了銀行存管的平台並不意味著絕對安全。例如,「投之家」等平台被曝出大量假標,「牛板金」更是被曝出前董事自融30多億元資金入房地產投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一年以來,銀行對存管業務趨于謹慎,很多銀行只是原有的業務進行續作,但是新簽約存管平台明顯減少,中小銀行的熱情已經慢慢褪去。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本身對網貸平台沒有監管義務或權力,也很難有效驗證每一次出入金的申請。近期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平台接連爆雷,也為看似增加信用背書的存管銀行帶來了名譽上的損失。
TAG:洞察新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