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被打開後,皇帝屍體姿勢奇特,專家一語道破玄機
1956年5月17日,在郭沫若、吳晗等人的建議下,新中國歷史上首次有計劃的對帝王陵墓進行考古發掘。這次發掘的對象是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
定陵地宮
作為皇帝的陵寢,定陵中的防盜措施做得非常嚴密,而考古發掘又要盡量避免對文物產生破壞,所以雖然這次發掘彙集了國內許多考古專家,但發掘的過程還是一波三折,進展緩慢。直至1958年7月,對定陵的發掘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定陵地宮距離地面27米,由前、中、後、左、右五個高大寬敞的殿堂聯結而成。考古工作者從定陵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玉器、金器等文物。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和知識水平的不足,許多文物在接觸到空氣後迅速氧化變質掉了,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定陵地宮
萬曆皇帝和兩個皇后的棺槨停放在地宮後殿的棺床上,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萬曆皇帝的棺槨體型巨大,外層的槨高達1.8米,裡層的棺材也有1.4米高,棺內滿滿地堆放著一層又一層的隨葬品。
考古人員對棺槨中的隨葬品進行逐層清理,當清理到第十一層時,一條兩邊對摺的錦被出現了。打開錦被,萬曆皇帝的屍體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由於此時離下葬已過去了三百多年,萬曆皇帝的屍體已完全腐爛,只剩下骨架和頭髮。旁邊兩個棺槨中的皇后屍體情況也是類似。
萬曆皇帝遺骸
不過,令在場人員都感到驚奇的是,萬曆皇帝的屍體並不是大家想像中仰卧,而是擺出一副比較扭曲的姿勢。有人猜測是不是在皇帝下葬的過程中,棺槨從紫禁城運送到定陵,一路上受到顛簸影響,以至於讓皇帝屍體產生了位移呢?不過這一猜測馬上就被人否定了,因為人死之後,關節都會變得僵硬,輕微的顛簸不至於讓屍體產生如此大幅度的位移。而且萬曆皇帝棺槨中隨葬品堆放整齊,由此可見在運送過程中,還是比較平穩的。
那麼萬曆皇帝的屍體為什麼會擺出如此奇特的姿勢呢?現場有考古專家一語道破玄機。原來皇帝的屍體雖然看上去比較扭曲,但其體位姿勢卻類似於天上的北斗七星。古人認為,北斗七星在星宿中屬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死後自然是升天了,也就意味著去北斗七星上居住了。所以,萬曆皇帝屍體的奇特姿勢,其實是一種人為的故意擺放。
此外,不僅僅是萬曆皇帝的屍體姿勢呈現北斗七星造型,明朝所有帝王陵寢的主要地面建築都是按照北斗七星位置來布局的。由此也可以推測,除了萬曆皇帝外的其他明朝皇帝,下葬姿勢也應該是全部採用了北斗七星的造型擺放。
※東王楊秀清一死,太平天國為什麼就玩不轉了?
※此人說戰爭打不得,背著皇帝割讓香港,皇帝得知後大怒:革職抄家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