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8102年了,為什麼還有人選擇膠捲攝影?

8102年了,為什麼還有人選擇膠捲攝影?

跨入21世紀也不只一腳了,如今各種數碼產品填滿了我們的生活,過去的產物逐漸被代替、沉浸到我們的回憶當中。

攝影行業也是如此,記錄了不同時期寶貴影像的膠捲(film),也已經超過了百年高齡。從1975年冬天,柯達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膠捲就開始就邁上了淘汰的步伐。

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了,還有不少人們選擇拿上膠捲機出門,甚至像諾蘭、昆丁、斯皮爾伯格這樣的著名電影導演都依然會使用膠片拍攝?後者咱們今天不說,就說說前者的。

圖為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老張自己也是個膠捲愛好者,平時喜歡東走走西拍拍,接觸攝影也有這麼幾年了。相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膠捲的意義在於「色彩、影調、味道」,這也是最初接觸它的原因之一。凡是用膠捲拍的照片,都有其獨特的色彩特性,很毒很好看,通過數碼手段達到同樣的效果是非常困難的。(其實膠片電影也有校色和調色的步驟)

攝影師:濱田英明

用膠捲很容易達到讓人喜歡的效果,免去了許多後期之苦,雖然速度比起數碼來說慢了很多,但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當然,速度慢對於許多膠捲用戶來說反而也是優點,「慢下來」,細細體驗、品味,讓每一次快門都經過斟酌,心中默想「是否值得拍」,最終的出片率也會提高。這種慢生活體驗,也可以讓自己從城市的喧囂中靜下心來。

拍攝膠捲的不確定性和不完美,也成為了情懷的一部分。

發哥:數碼照是很吸引,但是膠捲才是我的摯愛

還有一方面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省錢」,全畫幅的數碼相機價格在幾千到幾萬不等,而全畫幅膠捲機只要幾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也能搞到,實在是白菜價。不過你非要說徠卡嘛...土豪肯定不在乎錢了。

其實經過JS炒作,比幾年前的價格翻了好幾倍

不過普通的膠捲相機很便宜,但膠捲本身不便宜,在購買膠捲和沖掃上的開支加起來,(135膠捲)一卷36張的價格就要幾十到幾百塊錢之多,幾年拍下來比相機和鏡頭開銷還大了,相信膠捲拍的多的人肯定都是土豪。(燒膠捲趕上燒錢了)

老張托朋友買的Fortia櫻花捲(僅其中一卷),如今一卷(36張)的價格某寶居然高達400塊錢...買來只敢收藏、捨不得拍。

不過許多膠捲雖然還在產,但每幾年都會有不少型號面臨停產,可以說是「拍一張少一張」了,記錄下的影像則更顯珍貴。因此膠捲和膠捲相機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其背後也有很大一部分JS(奸商)炒作的原因,這兩年膠捲機的價格成倍地上漲,尤其是「毒徳大學」代名詞的「徠卡」。

要知道前幾年的價格還不足現在的一半,高漲之後仍無法阻止狂熱器材黨們的爭相購買,太可怕了。

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布列松

對於單純喜歡攝影本身的攝影師來說,膠捲機的優勢在於「省電、伺機而動」。數碼相機如果一直保持開機,那沒大半個小時電池就耗光了(微單、卡片、手機)。而大多數膠捲機就沒有這個困擾,隨時開著機也不會掉電,攝影師可以完全專註攝影、隨時等待「決定性瞬間」、按下快門。

攝影大師:馬克·呂布

也有的人會說,膠捲的寬容度比數碼更高?其實對於絕大多數膠捲來說完全不是這樣,只有少數電影卷才擁有超過數碼的寬容度,一般的全畫幅數碼相機寬容度在12檔左右,而柯達5219(Vision3 500T)居然高達15檔寬容度,但普通膠捲負片其實也就六七檔...同樣的寬容度,兩者也有區別,膠片的寬容度在高光、數碼在暗部。

或許終有一天,膠捲會完全消失吧。但過去的影像和記憶,將永遠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風冷超頻最強內存?影馳HOF2 DDR4-4000開箱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