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那些奇葩的聖旨,通俗易懂且霸氣和當代的白話文無異

古代那些奇葩的聖旨,通俗易懂且霸氣和當代的白話文無異

原標題:古代那些奇葩的聖旨,通俗易懂且霸氣和當代的白話文無異


一提起聖旨,相信很多人的腦海里立馬想起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在影視劇中,聖旨的頒發往往都是極其威嚴的,除了由一群太監宣讀外,聖旨的內容也大多打著官腔,文縐縐的。但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總有那麼一些特例獨行的存在,或奇葩,或搞笑。但在這些令人眼前一亮,哈哈大笑的聖旨背後,往往還有著更多的歷史故事,通過對這些奇葩聖旨的解讀,可以了解其背後更多的歷史。


簡單言之,在我國古代 , 帝王頒發的命令 、文告統稱為「詔」 ,包括冊文 、制 、敕 、誥 、策令 、璽書 、檄 、諭等 。早在西周已有「詔告文書」的記載 , 秦漢定製 ,歷代相沿 。《史記·秦始皇本紀》 :「命為制 ,令為詔」 , 凡皇帝需宣示百官 , 詔告天下者的命令文書 ,均依其內容「制辭」 ,以天子之言詔示天下。因此,詔書的概念在我國由來已久。


成吉思汗_圖


(一)


成吉思汗發給丘處機的一道聖旨是我們今天提到的第一道,成吉思汗在聖旨中說道:

「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成吉思皇帝聖旨: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曰,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么?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么?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么?下頭百姓得來么?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曰。」


相信很多讀者讀完以後,都不會相信一代天驕居然也有這樣溫(基)情滿滿的話,先是對丘處機的一路行程噓寒問暖,緊接著連官吏接待是否周全,衣服飲食如何都細心的考慮到了。同時,在這道詔書全文中,絲毫沒有提到任何所謂的軍國大事,全是些無關緊要的事。尤其最後一句「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更是透露著兩個人之間不平常的情誼,尤其是兩個男人之間,好吧,其實大家想歪了,這個時候的丘處機都已經73歲了。



成吉思汗的聖旨_圖

很多人可能是通過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對這個丘處機有些印象,在小說中,丘處機是一位俠士,武藝高強,性格豪邁。但真實歷史上的丘處機遠比小說中的還要強,雖然武功的高低尚不確定,但他的偉大卻要遠超小說中的那個「丘處機」。


丘處機生於金熙宗皇統治八年(1148年),山東登州棲霞人。他自幼雙親早逝,過著貧苦的生活。但從很小的時候,丘處機就嚮往著修鍊成「仙」,於是19歲的時候,他拜全真道教主王重陽門下,正式出家。


當丘處機擔任掌教的時候,全真道進入了鼎盛時期,門徒眾多,影響力也很大,當時的金朝與南宋,甚至蒙古都很想拉攏這支勢力,屢次派人邀請丘處機,但丘處機認為金不仁,宋失政,都予以拒絕。


丘處機仙風道骨,年過七旬卻鶴髮童顏,碧眼方瞳。於是民間傳聞丘處機掌握道家「長生術」,已經三百多歲了。而此時的成吉思汗則已是耳順之年,在征戰之中,越發的感覺到了自己的老之將至,精力日衰,因此,成吉思汗身邊的漢人近臣劉仲祿便向成吉思汗舉薦了丘處機。苦於自己年老體衰的成吉思汗一聽有長生之術,不禁大喜過望,立馬派人攜帶詔書去請丘處機。丘處機這個人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認為蒙古統治者有可能一統天下,便在拒絕了金和南宋的邀請後,同意了成吉思汗的邀請。


丘處機_圖


丘處機不顧年老體邁,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率領弟子們踏上了萬里的征途。公元1222年初夏,丘處機終於到達了成吉思汗的駐地大雪山(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在與成吉思汗的會面中,丘處機的仙風道骨讓成吉思汗十分崇敬,從此以後改口只稱丘處機為「神仙」。


成吉思汗開門見山的求取長生之術,而丘處機卻說:「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葯」,丘處機的這份坦誠讓身為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更是喜歡。多次與丘處機進行談話。又一次,成吉思汗打獵時摔下馬,丘處機勸他「宜少出獵」,成吉思汗的回答是:「但神仙勸我語,以後都依也。」丘處機對成吉思汗進行了很多次的談話,深的成吉思汗的信任。這些話的核心只有一個,便是「止殺」。


《元史·丘處機傳》載:「拳拳以止殺為勸」以赤誠之心勸成吉思汗不要殺人。又載:「太祖時方西征,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他們相處的時間不算長,但丘處機的「止殺」思想深深地影響了成吉思汗,此後蒙古鐵騎征戰,大大減輕了對平民的傷害。丘處機以七十多歲的高齡行萬里路,一言以止殺,拯救了眾多天下蒼生。


朱元璋_圖


(二)


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多次下發白話詔書,洪武年間,倭寇掠登州,登州地方官府上報朝廷,太祖朱元璋便發了這麼一道聖旨,曰:「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估計朱元璋也是知道大部分百姓們文化水平不高,因此這簡潔明了的白話反而易於百姓理解。如果說對文化水平不高的百姓們用白話文可以理解,但對於身為國家精英知識分子的國子監學生們用白話聖旨就有些令人揣摩了。



繪《倭寇圖卷》_圖


在北京國子監碑刻中,就記有著這樣一道明太祖的敕諭。(以下)


「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懷著異心,不肯教誨,把宗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他呵,好生壞事。


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恁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面。」


明朝開國時的官場受元朝影響,貪污腐敗十分嚴重。出身貧苦的明太祖又極度痛恨貪官污吏,但苦於人才缺乏,便集中力量通過國子監來給帝國培養新的人才,因此對入監學生們要求十分嚴格。但這篇明太祖對國子監學生的敕諭,卻是連今天的人們都完全能讀懂的大白話,你難道還能說是學生文化水平不高,明太祖為了讓他們理解才這樣說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朱元璋墨跡_圖


該篇敕諭之所以同樣用白話,其實是因為受到了元朝蒙古人的影響。元朝皇帝是蒙古族,漢語造詣有限,因此,他們發布的聖旨多由蒙古語直譯為漢語,這樣就導致了生硬的口語化,而明太祖之所以有時襲用,就因為在當時來說這種白話聖旨是權力的象徵,他和那些經過潤色的文言文聖旨一樣,都象徵著皇權的威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明朝皇權的至高無上性進一步加強,畢竟不是誰都能像皇帝一樣隨心所欲的這樣說。


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中所產生的各種聖旨詔書不能說浩如煙海,但也絕對為數不少。它們也並非那麼全都那麼高高在上,令人難以理解。這些聖旨中,自然也有這麼一批奇葩的存在,它們的存在並非是讓今人當做笑話來看,它們自身以及背後所隱藏的諸多歷史,其實也是一個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很好的資料來源。


文:李光彩


參考文獻:《元史》《明史》


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光皇帝最讓人詬病的不是「節儉」,而在於「守舊」
曹操帳下的外姓第一將領,在三國演義卻被演化為文弱謀士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