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詩級破局!繞開美國,中國成功收購法國晶元大王!

史詩級破局!繞開美國,中國成功收購法國晶元大王!

盟君導讀

這次收購非同一般,大快人心!

晶元一直是中國集成電子行業最痛的「芯臟病」,曾因美國阻撓,這個軟肋延續至今。

7月25日,清華紫光成功已經簽署了一項協議,將以大約 22 億歐元 (約合 26 億美元) 的價格收購法國智能晶元元件製造商 Linxens。

只要過了最後一關審核,終於就不用再被掐住脖子了,此次收購對中國而言,意義無比重大。

史詩級收購:繞開美國,不再「芯」痛

消息人士透露,清華紫光已經與四家銀行達成協議,以15億歐元(17.5億美元)的過橋貸款為該交易提供資金,貸款的主要貸方瑞信(Credit Suisse)也向賣方提供了建議。瑞士信貸拒絕發表評論。

在曝出收購Linxens之前,清華紫光已持有德國Dialog半導體的股份,但後者在去年年底與其最大客戶蘋果公司的業務關係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股價陷入疲軟。

據當時提交的文件顯示,12月份通過兩家全資子公司持有的股份達到9%,使得清華紫光成為Dialog的單一最大股東。清華紫光當時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由於未能獲得當地監管機構的批准,此前已經破壞了清華紫光的離岸投資計劃,例如三家台灣晶元製造商——Powertech Technology、ChipMOS Technologies和Siliconware Precision Industries的股票,購買總額達26億美元。

紫光集團將從私募股權公司CVC手中收購Linxens,仍需要監管部門的批准。這筆交易需要獲得法國、德國監管部門以及Linxens工會的批准。知情人士稱,相關監管部門預計不會反對這筆交易。這筆交易將是紫光集團兩年內的首筆海外投資。紫光集團和Linxens尚未置評。

切不可大意,在此之前,2015年,清華紫光曾出價230億美元收購美國晶元巨頭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但被美國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

只要通過審核,中國芯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

據公開資料,Linxens 是安全和身份驗證市場的領導者,其產品涉及RFID、生物識別技術、安全身份識別、dLoc等產品,並廣泛應用於金融、物聯網、通信、交通、醫療等領域。Linxens公司的年銷售額約為5.35億歐元,在全球九個生產基地擁有3500名員工。Linxens公司總部位於巴黎附近,在中國、新加坡和泰國均設有辦事處。

近年來,Linxens不斷通過收購來鞏固優勢。2015年5月,Linxens完成了對 KnL Group 的收購。公司專門從事RFID與天線的製造,這些產品通常被用於銀行卡、身份證、通行卡等。去年4月,RFID及物聯網公司Smartrac宣布已將其安全ID&交易業務出售給Linxens,Linxens接管Smartrac安全ID&交易業務部門的所有員工、資產及合同義務。

此外,在合作層面Linxens也異常活躍。去年Linxens宣布與領先的生物統計技術公司 Fingerprint合作,推出的新型高性能非接觸式指紋卡Prelam上的T-Shape 感測器模塊由Fingerprints提供。此外,還與金融業先進的智能卡和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 KONA I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以聯手進軍新市場,響應不斷增長的智能卡和安全身份驗證市場。今年Linxens還宣布建立一個全新的專門部門,側重於發現及開發微電子領域內具有前景的創新機會。

與之相呼應的是,Linxens的營收也不斷上漲。

屢敗屢戰:清華紫光「芯路」不改

而交易的另一端,紫光集團已搭建起了「從芯到雲」的產業生態鏈,在晶元布局中以長江存儲、紫光展銳、紫光國芯為主力,涉及快閃記憶體、手機晶元、無線晶元、安全晶元、FPGA等,還將持續在AI和 5G晶元等領域持續深耕。收購Linxens,亦將進一步拓寬紫光集團的應用邊界的,提升競爭力。

這也是紫光集團在海外併購受阻之後兩年來的首筆海外投資交易。

Linxens的盤子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在未來的安全和身份驗證市場,市場容量潛力巨大。如能收入囊中,對於紫光來說絕對是實打實的「彈藥」。

國外權威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曾預測,到2019年,網路安全市場預計增長至1557.4億美元,其中,身份認證信息安全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而從國內發展現狀來看,身份認證市場規模到2022年接近300億元。

此外,在移動支付領域,NFC是最理想的技術。ResearchandMarkets近日預測,2024年全球NFC市場將達474.3億美元。

從業務重疊度來看,紫光國芯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卡安全晶元、存儲器晶元等,如果Linxens能夠與其雙劍合壁,再結合NFC和區塊鏈技術,那麼紫光集團在安全晶元領域的實力將更上層樓,也將進一步拓寬其應用邊界。

根據紫光集團方面公開披露的信息,其發展目標是希望構築「從芯到雲」的高科技全產業鏈。

「紫光系」曾在晶元產業領域瘋狂「買買買」,趙偉國也因而被冠以「併購狂人」的稱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至今,「紫光系」先後斥資千億元併購16家企業。其中涉及晶元相關領域的併購或者投資有11家。包括對展訊通信實施私有化併購;收購IC設計公司銳迪科;併購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51%股權。

目前,紫光集團旗下芯核心企業主要包括紫光展銳、紫光國芯、武漢長江存儲有限公司。雲核心企業主要包括紫光股份、新華三集團、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

在併購這件事上,紫光集團還曾希望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內存大廠美光科技、以300億美元購入台積電25%股份,後均折戟。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間,台灣三家晶元製造商力成科技、南茂科技和矽品科技原計划出售總計 26 億美元的股份給清華紫光,但是由於未能獲得政府機構審批,後來這個計劃擱淺。

在多次併購折戟後,紫光集團將重點轉移至國內存儲產業的建設上。

與之前過於激進的併購相比,紫光的策略也有所改變。趙偉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紫光集團已經完成產業布局,將從併購過渡到以自主研發為主。」

與此同時,「紫光系」在資本市場上已舉牌多家上市公司,且皆為大手筆。2017年年末,紫光控股接連舉牌中芯國際和聯想控股。紫光集團、紫光通信、西藏春華、西藏通信、健坤投資等「紫光系」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也不斷。

這兩年,紫光在存儲領域的自主研發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從併購轉向自主研發,並不代表再也不推行併購的策略,只是可能不會再像之前那麼激進,收購和自主研發同時推進也是可行的。

紫光這幾年的收購案:

2013年,清華紫光收購展訊,17.8億美元。

2014年,清華紫光投資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園項目,40億元。

2014年,清華紫光收購銳迪科(RDA),9.1億美元。

2015年,清華紫光收購同方國芯,70億元。

2015年,清華紫光收購台灣矽品精密24.9%的股權,111.33億元。

2015年,清華紫光收購台灣南茂科技25%的股權,23.94億元。

2015年,清華紫光收購台灣力成25%的股份,6億美元。

2015年,清華紫光收購西安華芯(原來Qimonda西安分公司,2009年被浪潮集團收購)。

2015年,清華紫光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通信51%股權,25億美元。

2016年,清華紫光持有萊迪思半導體(Lattice)的約6%股份。

2016年,紫光聯合武漢新芯,組建長江存儲科技,項目總投資1600億元。

眾所周知,晶元屬於高科技技術,若能收購海外公司,能換取國外更先進的技術,極大促進中國芯的進步。

美國不願看見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因此頻繁阻攔對科技企業的收購要求。

今年6月,特朗普還曾試圖限制中資企業收購美國科技公司,當然這件事的結果是美股科技股大跌,特朗普最終作罷。

在頻繁遭遇美國方面阻攔後,中國這次直接繞開美國,選擇去和歐洲企業合作,無疑是個絕佳的辦法。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中國已經在歐洲資產上花費了455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多,超過了兩年前的水平;而在美國的投資下降了75%,僅為19億美元。

專業、合規、靠譜的避稅解決方案

避免巨額稅務壓力的完美可行方式

企業家、高收入人群、大股東治療利器

不花式不複雜簡潔方便

解決您的稅務沉重問題

點擊預約服務,其他的我們來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陸家嘴併購聯盟 的精彩文章:

P2P爆雷,天台不夠用了!評論才是重點

TAG:上海陸家嘴併購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