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三伏天,拔罐後,出現「水泡」,是濕氣重,還是師傅技術差?

三伏天,拔罐後,出現「水泡」,是濕氣重,還是師傅技術差?

進入三伏以來,麗麗感覺渾身乏累、無力,於是,洗澡後,進行了拔罐,可拔罐後,出現了一些「水泡」,而和自己一起拔罐的好友,卻沒有出現「水泡」,好友說是麗麗「濕氣重」,可是麗麗覺得是「師傅技術差」,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提到拔罐,可能沒有幾個人是不知道的。

拔罐療法,又被人們稱為是拔火罐,是一種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中醫治療手段。

炎熱的伏天,潮濕悶熱,很多人會感覺渾身疲憊,此時,有些人會選擇拔罐,來去濕氣,疏經通絡。

可是,有些人,拔罐後,會出現「水泡」,有人說是「濕氣重」,還有人說是「師傅技術差」

那麼,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拔罐後,為什麼會出現「水泡」?

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

一般情況下,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

1、體內風寒濕毒較盛

起泡,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

因人而異,也和體質有關係。

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等了解個體情況後,再適當放寬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

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機體內痰飲水濕的情況。

水泡比較明顯,數量較多,色白,周圍皮膚溫度不高則為寒濕證;

水泡不太明顯,數量較少,色微黃,或者渾濁,周圍皮膚溫度較高則為濕熱證。

由此可見,濕氣重是會導致皮膚起水泡的一種可能性,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此外,與師傅技術並無關係。

那麼,拔罐後,起「水泡」怎麼辦?

1、食鹽1份,涼開水2份。將鹽放入水中,攪勻後將紗布浸入,然後敷於燒傷燙傷處,隨時更換。

2、生大黃適量。將大黃研成細粉,加麻油適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用紗布包好,每日換藥1次。

癥狀嚴重者,並有破潰流血者,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以求早日康復。

三伏天,濕氣重,有哪些表現?

自測體內是否濕氣重?

1、皮膚:愛出油、粉刺、皮膚暗黃;

2、口腔:口乾口苦口臭,舌苔黃厚,舌質發紅;

3、身體:肢體酸困,手腳出汗,體味重;

4、大小便:大便不爽乾燥,大便黏滯,小便灼熱發黃;

5、男女:男性陰囊潮濕,女帶下量多色黃,私處異味大;

6:其他:急躁易怒、怕熱、怕潮濕。

三伏天,濕氣重,又該如何祛濕呢?

問題來了,炎熱的三伏天,暑濕熱中,此時,除了拔罐,又該如何祛濕呢?

方法一:茶療祛濕

用具有健脾祛濕效果的食材,做杯茶飲,每天喝,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濕方法之一。

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杯,蒲公英五方草茶,每日泡水喝,健脾祛濕又排毒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苡仁、淡竹葉、五方草、槐花、芡實、綠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新鮮五方草,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花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1個茶包即可。

喝法: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靜待3-5分鐘,飲用即可!

解析: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並且蒲公英有利尿散結之效,可以幫助人體排除更多毒素!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之效。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值得注意的是,要選用赤小豆,而非紅小豆,切莫選錯了!

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幾種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濕熱毒,效果尤佳,不妨試試!

方法二:泡腳祛濕

熱水泡腳,也是很好的祛濕方式之一!

泡腳可以「引氣下行」,引導陽氣到足底、助眠強身,也有發汗排濕氣的作用。

即使夏季天氣炎熱,也要注意用熱水泡腳,並且,泡腳水中加點花椒,對於祛濕效果更佳!

方法三:按揉腘窩

腘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腘窩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腘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

膀胱經又是人體大的排毒祛濕通道,因此,按摩委中穴,可以有效的幫助身體進行祛濕。

做法: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腘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方法四:運動祛濕

運動排汗能去濕氣,每天堅持運動鍛煉,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提高體內的水分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濕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

運動鍛煉,以有氧運動為主,還要注意預防著涼,及時擦乾汗水,換掉濕透的衣物!

方法五:按揉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輕輕按壓承山穴會有酸脹感,說明體內有濕氣;按揉一段時間之後,身體會微微發熱,說明濕氣已經在散發出去了。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50歲後,男人要經歷3個「壽命難關」,你經歷到第幾個了?
三伏將至,「喝一茶」,「吃二瓜」,做好8大禁忌,不落病根!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