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琴學雜談 琴曲概述與分類

琴學雜談 琴曲概述與分類

「琴曲」即用古琴演奏的樂曲,也稱「琴樂」,除獨奏外,也有琴簫合奏、琴歌、琴與其它樂器合奏等形式。

由於古琴產生的年代久遠、歷史承載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其所傳之曲多為古曲古意,少有新曲時令,故一首琴曲響起總能把聽者帶入另一時空,歷史的滄海桑田和昔日的悲歡離合隱隱於其中。

經典琴曲從最初被創作出來到成為經典作品通常會經歷「產生」、「傳播」、「發展」、「流變」、「鍛造」、「傳承」、「成熟」等過程,經歲月洗禮的音樂就像飽經滄桑的老者將昔日的種種對後人娓娓道來……

這些由人民和歷史篩選出的作品總是含有真、善、美的主題元素和人類亘古至今所面臨的永恆母題,故「經久而彌新、歷煉而趨精」,可謂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隨著時代的發展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珍視。

然而,僅僅保護琴曲肉身(錄音)是不夠的,對它們進行品鑒、分析、揣摩、領悟、演奏等等,才是對琴樂藝術最好的繼承和保護。

在品鑒和分析琴曲之前有必要先對現存琴曲整理分類,如此才便於研究。分類方法有多種,按來源出身、按朝代年代、按音樂調性、按思想內容、按音樂風格……等等。

現存古代琴譜幾乎都是「按音樂調性」來排列曲目目錄;史學家則喜好以年代分類;演奏家則喜以來源出身分類;一般愛好者則通常以思想內容或音樂風格分類。

現只舉「按來源出身」一例來劃分琴曲。

這種方法是給每曲一個「身份證」,便於彈琴家們辨明曲目。由於當今活在人們耳邊的琴曲約百餘首,每首曲子雖都有其獨到來源,但「同名異曲」和「同曲異名」現象很是普遍,不言明出身則會混亂不堪。

再者,古琴所奏之曲既可以是經典老曲亦能作時令新編,單從標題有時不能判斷出其乃古曲還是今人新作,這會很大程度影響欣賞者對作品的把握,故琴曲從來源出身方面進行分類是眾多分類法中比較重要和基本的。

從存有古譜的古曲範圍來說,可分為「可奏出」和「未被打出」兩類。「可奏出」並不等於「已被打出」,因為有些琴曲是口耳相傳不需打譜。

前輩琴家顧梅羹、查阜西等耗費心血編纂了琴曲辭典《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時至上世紀在全球範圍內可查到的所有古琴古曲三千餘首名目都記錄其中,可謂浩瀚若海令人噓嘆。其中百餘首為可奏出的,活躍在琴人的手指之間。

把這百餘首傳統琴曲再加上今人新作作為一個小範圍來看,這個集合可稱「當今琴壇可聽曲目集」,可分為「流派傳譜」、「琴人打譜」、「節本整理」、「移植編訂」、「琴人創作」五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杉膛游手好弦 的精彩文章:

TAG:杉膛游手好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