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國機槍手幾個點射就遭精確炮襲,日本的炮怎麼那麼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國家都十分注重機槍的發展,甚至當時的德國部隊是圍繞機槍而戰鬥的,MG-34和MG-42這兩款機槍可是二戰最著名的機槍之一了,盟軍不少官兵都死於這兩款武器。而在亞洲戰場上,日本中國等工業能力不能與美國、德國、蘇聯這種工業大國相比,但是雙方同樣注重機槍班組。
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都是極具特色的機槍,而中國當時工業能力達不到,只能依賴進口或繳獲。其中,繳獲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和中國軍隊進口的捷克ZB-26輕機槍,尤其是捷克的ZB-26輕機槍,性能相當優秀,精度高且機動性好,優秀的機槍手習慣用它對日軍進行短點射,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不過,當時日軍的戰鬥素養也非常高,不少中國老兵發現,機槍手剛進行了不到3輪點射,就會遭到日本的炮襲。那麼,為啥日本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中國的機槍手進行炮襲呢?不說重炮,就是迫擊炮也需要計算射擊諸元啊,怎麼日本的炮火來的如此迅速?
後來,中國士兵發現,之所以中國機槍手在短時間內就遭到日本的炮擊,是因為當時日本軍人中裝備了不少擲彈筒。擲彈筒這種武器,可以理解成是超輕型迫擊炮,熟練的射手只需要肉眼對目標進行粗略瞄準就能達到不錯的精度。不過使用這種武器,在短時間內對目標進行精確射擊,對射手的熟練度要求極高。
戰爭初期,日本向中國投入的大量的兵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受過長時間訓練的,因此這種擲彈筒給中國士兵造成了不小的傷亡。隨著戰爭的進行,大量在中國的日本軍人被抽調到太平洋的島嶼上與美軍進行血戰,而太平洋島嶼上茂密的雨林給日軍擲彈筒手瞄準目標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反倒是美軍大量使用噴火器、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這種簡單粗暴的的武器,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隨著戰爭的進行,能夠熟練發射擲彈筒的日本士兵越來越少,因此在戰爭後期這種武器並未給中國軍隊、美軍造成太大的傷亡。不過,有意思的是,美軍不少士兵在太平洋島嶼上繳獲了擲彈筒後不會使用,將其架設在大腿上玩弄,結果就是將自己的大腿給玩斷了……
※不可思議!前世界著名拳王劉易斯9月重返拳壇,二戰大克里琴科!
※二戰期間飛機被機炮擊中後為什麼總是拖著長長的煙墜落?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