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逆襲之路上,蒙眼狂奔的國際鄭!

逆襲之路上,蒙眼狂奔的國際鄭!

2017年全國GDP位次中,鄭州GDP達到了9130.2億元,位居26個省會城市第7位,超過了西安、合肥、濟南等城市,即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這讓我們禁不住發問,作為國家重點打造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鄭州要走一條什麼樣的崛起之路?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下面的文章,我們就談一談鄭州的崛起和未來。

1

中原交通樞紐的美好憧憬

說鄭州,首先要講的是鄭州的交通。20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從此改變了鄭縣的歷史和地位。火車拉走了省會開封的輝煌,拉來了一座鄭州城。這個曾經汴洛之間歇腳過夜的城市,一躍成為中原地區的陸路交通中心。

一晃一百年過去。作為一個北方內陸城市,一百年後鄭州給自己的定位,依然圍繞著「交通樞紐」這個關鍵詞。

鄭州鐵路的特殊之處在於,功能綜合和輻射範圍廣。

鄭州目前有三個大站:

首先鄭州北站是我國第一的貨運編組站(雖然日後會搬遷,但鄭州依然保持編組地位)。

其次是鄭州站,和鄭州東站形成了雙十字格局,鄭州站牢牢把握著隴海鐵路、京廣鐵路交匯處。

鄭州東站目前已建成的京廣、鄭西、鄭徐高鐵大大緩解了鄭州站京廣線和隴海兩線的客運壓力。

按照規劃,即將修建的鄭州南站,是鄭渝高鐵、鄭合高鐵和中原城際的交匯站,緊鄰港區,也是為增強港區物流服務能力而建。

在不遠的將來,鄭州所擁有的京廣高鐵、徐蘭高鐵、鄭濟高鐵、鄭合高鐵、鄭渝高鐵、鄭太高鐵等八個方向高鐵,將形成米字形交匯的輻射格局。其中鄭徐、鄭合、商合杭高鐵的修建,將緩解豫東、豫東南凹陷區的交通困難問題,縮短了鄭州到長三角的交通時間。

鄭州北站,我國最大貨運編組站

坊間喜歡拿鄭州和武漢兩個城市一比高下。除去兩地實力相當的編組站不論,滬漢蓉,運營速度多數都在200公里時速,宜涼段甚至限速160公里,和鄭州高鐵300-350公里的時速差了很多。

未來鄭濟高鐵打開了通往山東半島的通道,鄭太高鐵打開了山西的大門,濟南和太原兩座城市都相當具有實力。

鄭合、鄭徐打開了長三角的大門,徐州和合肥,是通往沿海的重要門戶城市。

鄭渝高鐵打開了通往我國西南的大門,這也是米字型高鐵的優勢。

鄭州的公路也相對發達,不僅僅是京珠、連霍高速公路的交叉點,也是107國道、310國道的必經之路。鄭州市的每個縣區都有兩條甚至兩條以上的高速公路穿過,其中快速通道應用較多。

被鐵路線串聯起來的河南(部分高鐵在建)

便捷的交通,其帶動效應不言而喻。

高鐵的逐漸建成,第一個好處,就是與一二線城市形成聯動,鄭州距離上海近1000公里,到北京近700公里,距離廣州1400多公里,高鐵大大縮短了鄭州與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的交通時間,提高了中原與這些城市的溝通效率。

第二個好處,河南沿線的城市受到了鄭州的帶動,以鄭萬高鐵的站點建設為例,沿線的新野和鄧州曾為站點選址而激烈爭奪,高鐵的通車,打通了鄭州的四面八方,對安徽西北,山東西南,都有巨大影響,對鄭州周邊城市也會形成一定的虹吸效應,許多河南省其他城市的人力和資源,會進一步匯聚到鄭州,從而創造更多的機會,形成更大的市場。

河南作為人口輸出大省,更多鐵路線的建成,促使鄭州的格局漸漸變大,多少也會改變河南人外出務工的選擇——鄭州,也是不錯的城市。

中歐專列

鄭州的布局不限於國內,以鄭州為起點、德國漢堡為終點的「鄭歐班列」 於2013年7月開通,全程運行時間11到15天,比海運節約20天,比空運節約資金80%。

中歐專列途徑多個國家,相當於打開與這些國家貿易互通的窗口,多了一條物流線路,國內外的訂單都可以走這條專列。譬如進口德國的汽車,俄羅斯的農副產品,可以選擇不走海運,中歐專列就可以解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藉助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鄭州可以獲得與沿線國家城市進一步溝通的機會,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於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鄭州著力打造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鄭州航空港位於鄭州市主城區東南25公里處,規劃面積415平方公里,是首個獲國家批准的航空港經濟區。外商在港區的投資項目,可以不經上級政府審批,直接在港區落戶。

截至2017年底,在鄭州機場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達21家,開通貨運航線34條,通航城市37個,周航班量110班,年貨郵吞吐量突破50萬噸。

目前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

貨郵吞吐量70萬噸的新鄭國際機場

這個郵貨量級和香港國際機場年貨郵吞吐量505萬噸,美國孟菲斯機場貨郵吞吐量433.7萬噸,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為382.4萬噸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排名前二十的國際機場中,貨郵吞吐量遠超新鄭

不過未來,鄭州作為內地樞紐城市之一,逐漸趕超的可能性比較大。

因為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海運優勢相比,河南如果想在高精尖技術方面有所突破,解決其物流的捷徑,就是發展航空物流。

鄭州發展航空物流,有著城市發展的迫切需求和經濟因素驅動。鄭州為了在城市群範圍內實現高鐵、空港、地鐵、輕軌、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的聯動,已經在鄭州、洛陽、開封等地成立了自貿區,從政策上為國際物流鋪平了道路。

例如,洛陽的重工設備、機器人產品等,可以通過自貿區的便捷門戶出口,再通過鄭州樞紐中心的空鐵聯動運往國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無縫對接。這種聯動,如果發揮好,身居北方內陸的鄭州,倒可以變區位劣勢為優勢。

2

老牌工業城市的重新定位

解放前,鄭州工業基礎相當薄弱,僅有裕豐紗廠、明遠電燈公司、鄭州鐵路局機務段機修廠、華興厚鐵廠、利民煙廠、孝義兵工廠等幾家小廠、手工作坊和西部幾個小縣的少數小煤窯。

1948年,鄭州市工業產值2391萬元,主要產品產量有:紗44噸,布212萬米,捲煙3783箱,煤炭27萬噸,發電量76萬千瓦時。

1953-1957年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有十個項目落戶河南。鄭州市被列入全國重點建設城市,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建擴建了鄭州紡織機械廠、鄭州熱電廠及鄭州國棉一、三、四、五廠等65家工業骨幹企業,鄭州也成為了全國新建的四大紡織工業基地。

1958年9月,劉少奇同志視察鄭州紡織機械廠木工車間。魏德忠/攝

在接下來的一輪又一輪國家發展計劃中,鄭州新建擴建了鄭州鋁廠、鄭州車輛廠、鄭州柴油機廠等47家以重點工業為主的骨幹企業。1993年,東風日產企業入駐鄭州,是大陸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

多年來的發展,鄭州逐漸形成了汽車、煤電鋁、食品、專用設備、紡織工業等這五大傳統產業鏈。尤其是煤炭、電解鋁、水泥等,曾被視為鄭州領跑GDP的行業。中鋁、鄭煤集團等企業都是當年的老牌國企。不過在倡導環保的新形勢下,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如何進行產業升級,也是鄭州面臨的一大問題。

2011年3月14日,富士康科技園第一條手機生產線在鄭州正式投產,經過不到五年的耕耘,一個富士康,就貢獻了河南進出口份額的一半多,讓河南省外貿進出口額一舉闖入了全國前十。

富士康看重的是鄭州依託於河南,有著低廉的人力成本,方便的原材料採購,中原便捷的交通樞紐地位。鄭州則看重富士康龐大的體量,對鄭州,乃至河南整個產業結構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全球有一半的蘋果手機,都來自於鄭州富士康。

蘋果公司CEO庫克2014年訪問鄭州富士康

除了富士康,鄭州的宇通、東風汽車、建業、丹尼斯,還有一大批食品公司,都是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字。

從產業布局上看,鄭州正在走一條從「重」到「輕」轉變之路,即從「製造」到「智造」的轉變。尤其是港區的進一步發展,更是要依賴於高精尖的「輕型」企業帶動。

招商引資是一方面,產業升級更要依賴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但是河南省優質高校資源奇缺,是不爭的事實。2018年,上海軟科根據新生高考成績、畢業生就業率、論文數量與質量、成果轉化收入等,做了一份大學競爭性地位排名。全國600所學校,鄭州大學排在了147,得分為32.6,河南大學排在了173,得分31.3,同處中部城市的武漢大學,排名第12,得分是55.5。

從人才培養方面看,鄭州的工業結構升級,面臨著核心技術瓶頸和人才培養(引進)的嚴峻挑戰。

3

我也是古都:歷史上的鄭州

每次坐火車過鄭州,總會看到黃河遊覽區炎黃二帝的石像,提醒著你,這裡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之丘,位於鄭州市境內的新鄭。翻看歷史記錄,鄭州區域內曾有夏、商、管、鄭、韓五朝為都。但是如果你問鄭州人,鄭州有什麼名勝古迹值得遊玩,也許他會不好意思地說,那你去二七紀念塔吧。

二七紀念塔始建於1971年,2006年被定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保,數二七塔最年輕。

鄭州市內,保存下來的古建築並不多,一處是文廟,一處是城隍廟,與其他城市留存下來的沒有太大差別。

60年代的二七廣場

說鄭州是古都,更多的是從考古學意義上講,而不是旅遊觀光意義上的古都。

前幾年,有人翻出了二七塔的早年照片,那是一個木質結構,看著像臨時性搭建的塔,但是後來人們覺得應該在工人烈士灑下熱血的地方建一座紀念性的建築,於是就有了二七塔的建造。

這個塔,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英雄紀念碑,它是非常奇特的雙塔合抱的形象,是一個又古代又現代的結合體,骨子裡迸發著相當前衛的精神,在尚未改革開放的70年代,這樣設計獨特的塔矗立在那裡,一下子成為了鄭州的地標。

經過四十多年的歷史沉澱,外地人一想到鄭州,最先想到的並不是大玉米,還是二七紀念塔。

傳承中原人的勤勞進取,又富有現代精神,二七塔蘊含的意義,也正象徵了鄭州。雖然在鄭州找不到太多其他古城隨處可見的文化古迹,但是鄭州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值得玩味的中國城市史。歷史的鐵軌偶然在這裡交匯,給了鄭州發展的機遇,一代又一代鄭州人抓住了難得的機遇,才有了今天的鄭州。

4

新一線的小弟弟,後發優勢在哪裡?

但鄭州發展,還有巨大的短板。在河南省,佔盡資源和政策優勢的,還要數鄭州。排名第二的洛陽,4000多億的GDP與鄭州更是差了一半還要多,地鐵至今還在修建之中。洛陽雖然宜居,但對大學畢業生和青年的吸引力,遠不及鄭州。鄭州周邊的其他地市,開封、新鄉、安陽、焦作、許昌、周口等市,和鄭州更不能相提並論。

星羅棋布的城市群

如果把中原城市群作為一個實際的概念放在全國城市群中比較,鄭州是個大圓圈,而周邊只是很小的圓。中原城市群,缺乏周邊城市之間實力相當的聯動,除了鄭州外,周邊地市的交通也存在很大問題,周邊地市的人員和物流中轉,還要依靠鄭州。

與我國目前發展成熟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群比,鄭州也有很大差距。據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記錄,中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個國家級城市群,所佔行政面積佔全國城市的7.3%,但卻聚集了全國總人口的25.1%,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9.9%。

京津冀城市群,有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做支撐,形成了相當穩定的互動結構,這個城市群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知識產業中心、旅遊產業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發育最好、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工業密集區和外向型經濟中心。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則由沿江城市帶和杭州灣城市群構成,以上海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舟山等六個城市,還有江蘇的南京、揚州、常州、泰州、鎮江、無錫、南通、蘇州等八個城市,輻射到了浙江金華和衢州。這個城市群里,基本上每一個城市,都有比較成熟的定位,就以去年增速迅猛的無錫為例,GDP也超過了萬億,在鄭州之上。長三角城市群以全球製造業基地為特徵,國際地位日漸強化。

而珠江三角洲,則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比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越過海洋,可以與整個世界聯繫在一起。

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領頭羊,與這些多強林立的城市群相比,顯得有些孤家寡人。

中央的財稅政策方面,也還是以地市為單位,並不適應城市群的發展。各級地方政府最關心的是本地城市的招商引資和稅收,無心把目光放在整個城市群的戰略高度。相當於,名義上,我們是城市群,實際上,還是各自為戰。如何讓新晉城市群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是河南省需要思考的問題。其他城市群,在定位、外貿和交通方面都要勝過鄭州,鄭州的優勢則在於位居內地,有著內地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充足的人力資源。

中原城市群崛起的突破點,就在於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各城市找準定位,形成高效聯動。聚在一起,則合力無窮,各自為戰,則勢單力薄。

作為城市群的領頭羊,鄭州發展自身的同時,還要站在河南省的高度,根據各城市的定位,考慮到功能的分散,這其實也是鄭州的後發優勢,避免北上廣的大城市病。

鄭州的崛起不是再造一個功能集中,房價奇高,資源壟斷的超級大都市,而是要建成一個區域性的規模經濟體,這個經濟體肩負著中原崛起的重任。

資本總是有著比狗還敏銳的嗅覺,2016年,鄭州樓市先於這座城市起飛。這個持續至今的強烈信號代表著,大家對鄭州前景的看好。

狂熱的資本,是鄭州的催化劑,也是毒藥。這是鄭州崛起,必須打贏的第一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宅 的精彩文章:

天津經濟困局,黎明之前還是日落黃昏?
國貿CBD的董小姐

TAG:米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