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古人怎麼過?有圖有真像!
小時候看古裝劇,無聊的時候總是會想
古代沒有空調風扇、沒有冰箱、沒有汽車……
還要穿那麼多層衣服
夏天時可怎麼過?
豈不要動一動便大汗淋漓?
後來,才明白確實是想多了
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的千篇一律,
不僅花樣百出,還極富格調
將夏日過得有滋有味
首先,我們來修正幾個認知誤區
古代沒有冰箱?
上圖是最早的「冰箱」——冰鑒,戰國曾侯乙墓出土。
冰鑒內有個方口的缶,缶中可以放新鮮食物或酒水之類,缶周圍則是冰。取物時,有專門的勺子,也不需要將鑒蓋全部打開,只要打開缶口上面那個小方形的缶蓋即可。
冰鑒的作用除了保鮮盛冷飲,還可以降低室內溫度。
是不是很高級的樣子?
到了明清,箱子多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箱內掛錫,箱底有小孔,箱蓋上有通氣孔。
錫可以防止冰水侵蝕箱體,箱底小孔則方便將冰水滲出,箱蓋氣孔則可以釋放出冷氣。
炎炎夏日,找一個涼意十足的房間,一杯冰鎮美酒下肚,或是來些清涼味甘的瓜果,確是莫大的享受。
冰從何來?
每年冬天,官府就會專門組織鑿冰,儲存到專門的冰窯里,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這項事業,《周禮》便開始記載,管理人員還有個專門的稱呼——凌人。此後歷代也都有專人管理此事。
這些冰除了宮廷使用,也作為官員福利的一種方式。
至於普通老百姓想用冰,可以到民辦冰窯去買,只要你有錢。
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
古代需要穿很多?
古代人的衣著雖以長袖為主,但是冬夏裝的區別並不在袖子的長短,而是材質。
「富人披絲綢、窮人穿麻衣」,這些衣物的材質比現代人的棉和化纖製品都要涼爽。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薄如蟬翼、輕若煙霧,2.6平方米的料子,重僅49克!
要說款式,唐朝女性算是最幸福的了,薄、透、露的"半臂"裝和"袒胸"裝,大受青睞。
籫花仕女圖(局部)
至於私人領地,就相當隨意了。
綠槐濃陰下,坦胸赤足而卧。
宋·佚名《槐蔭消夏圖》
深深庭院中,解去束縛,嬉水採蓮。
明·仇英《四季仕女圖》(局部)
那普通大眾呢?更不用顧忌世俗,怎麼方便怎麼來。
五代《神駿圖》(局部 金人摹本)
《鎖諫圖》(局部)
這些事想明白,下面這些就更好理解了。
哪涼快待哪
於是,我們看到以米芾為代表一批文人躲到了深山密林中。然後手札留給小夥伴,告之去處,拉下仇恨。
米芾行書《逃暑帖》
大意:熱的實在讓人受不了,還好找到了這片山。這裡古樹蟲鳴,綠陰如蓋,實在太舒適了,所以秋天到來之前,我就不打算出去了。
陸遊、孟浩然們選擇的是水邊納涼。乘著夕涼,聞著荷香,消解苦夏的躁動。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陸遊《橋南納涼》)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不想走太遠的,可以像陶淵明「高卧北窗」,等風來。
再奢侈點的,權貴土豪們給自己建個「清涼殿」,也就是古代版的空調房。
古籍里關於清涼殿陳設,有這樣的記載:「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又以玉晶為盤,貯冰於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玉晶盤中裝著冰塊,有專人站在旁邊對著扇扇子,屋內的溫度可以低得如下過霜一般。
沒有冰的話,還可以挖井。有人就曾在一室內,挖了七口井,上面放置鏤雕的木盤,坐在屋裡,同樣暑氣全無。
普通人家降暑的「冷氣」,也主要來源於水井。在水井中放一口大瓮,作為保鮮食品的「冷藏室」;或者把食品放在籃子中,用繩索繫上放在井下保存。
只要能降點溫那就用
作為最常見的納涼之物,扇子基本人手一個。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視經濟情況而定。
如果是文人墨客,持一把摺扇,在扇面上寫詩作畫,儒雅倜儻。
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用瓷器做成形態各異的瓷枕也是古人消暑的創舉。瓷器表面那一層冰涼的釉,炎熱的夏天枕在上面,頓生清涼之感。
李清照的《醉花陰》「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里說的玉枕,就是青白釉枕。
今人喜穿涼鞋,貪其通風涼快,然而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已經用了同樣原理來製作草鞋。夏天走長路,穿上草鞋清爽涼快,軟硬適中,步履敏捷,兩腳生風。
當然還有現在仍然廣泛使用的涼席。
什麼降暑吃什麼
在古代,最初的防暑飲料就是井水。到了漢代開始,出現了蜜水,就是在水裡攙加上蜂蜜之類的飲料,非常受歡迎。
傳說漢末梟雄袁術十分愛喝這種飲料。袁術死時正好是酷暑,想喝杯蜜水,但當時軍中找不到蜂蜜。僕人端來一杯水,袁術長嘆「我袁術怎麼到了這個地步」,吐血而亡。
冷飲在宋代發展得很快,而且種類繁多,出現了冷飲專賣店。南宋詩人楊萬里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明清時,不少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了,僅《紅樓夢》中就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
關於吃食,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杜甫。也別覺得杜甫整日忙著憂國憂民,他同樣也是位資深吃貨,關於吃的詩比比皆是,所以也給我們留下不少夏日降暑吃食。
「經齒冷於雪」的涼麵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冷飲冷盤
「落刃嚼冰霜,開懷慰枯槁」,引山泉水冰鎮的瓜果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的鯽魚膾、香芹羹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的甘蔗汁
……
轉自 坦腹齋
※寫字是我最得心應手的「女紅」
※把書法當做一種學問,去治理、去體驗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