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德之君都要到泰山封禪,只有這位皇帝留下了千古罵名

古代有德之君都要到泰山封禪,只有這位皇帝留下了千古罵名

原標題:古代有德之君都要到泰山封禪,只有這位皇帝留下了千古罵名


封禪(fēng shàn),是古代國家的一種重要的祭祀活動,也是宣揚「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


《史記·封禪書》說明了"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然後從五帝之舜的封禪開始記起,並在文章中間引用《管子·封禪篇》的"……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由此可見,封禪之儀在"三皇五帝"時便已有之。


太史公在《史記·封禪書》中給出了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的條件: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說,帝王要想到泰山搞封禪活動,必須締造了太平盛世才有這個資格。而在班固的《白虎通義》中則記載道: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也就是說平定天下的開國之君,也有資格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自秦至清,歷代具備完成統一、發現祥瑞、功德顯赫、國泰民安等條件的有德之君,如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等皇帝,均把東嶽泰山尊為封禪的聖地,並前仆後繼的率眾跋涉,大張旗鼓的親臨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

但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卻因為封禪這事而留下了千古罵名,他就是宋真宗趙恆。



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是為守成之君,他在位期間最主要的功績就是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澶淵之盟為北宋帶來了百餘年的和平時光,使得宋朝經濟日益繁榮。但幽雲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於是宋真宗就想利用百姓的迷信和信奉神明的心理弱點,通過封禪這種手段,讓百姓讓臣民更加臣服於真宗的管理,這在當時的政治管理上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顯然是弊大於利,封禪勞民傷財,漸為百姓所懷疑,同時為北宋的衰弱之勢埋下了伏筆,甚至後來的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白浪了 的精彩文章:

他是吳王夫差的後裔,是漢高祖劉邦封的八個異姓王中唯一活下來的

TAG:紅塵白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