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及其南京政府將如何應對日本入侵這一危機?

蔣介石及其南京政府將如何應對日本入侵這一危機?

原標題:蔣介石及其南京政府將如何應對日本入侵這一危機?


蔣介石在這一時期的國策基準是「攘外必先安內」,即先集中力量鎮壓國內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與國民黨內各種異己勢力,而後再去抗日。雖然我們可以根據蔣氏的民族立場、權力地位及其個人性格諸因素來設定他最終將對日作戰,歷史發展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但是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指導方針在當時情況下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民族都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為了「安內」,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對日本人的侵略挑釁妥協、退讓,因而受到全國人民的抨擊與唾罵,而日本人卻利用這些時機不斷地加深對華侵略與擴張。


蔣介石


日本步步加劇的威脅,使得深陷於內外交困之中的蔣介石在嚴酷的現實面前逐步意識到日本就是他面臨的心腹大患,因而在中國共產黨的一致對外團結抗日的建議面前他開始一步步向抗日的立場轉變。我們暫且不論他和他的政府是如何要在公開的言論中保持反共政策的「一貫性」,但就其1935年以後國防方針由剿共向抗日的發展變化及其逐步實施情形來看,這種轉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在「西安事變」後,南京政府的內政方針已由反共向「溶共」轉變,並進一步發展到停止內戰,與共產黨合作抗日。



西安事變

蔣介石及其政府的抗日戰略方針是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而且其形成過程及其對日政治、外交、軍事戰略的特點對於後來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的戰略制定與其發展變化產生了至關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的對日關係實已完全成為一種公開的敵對關係。


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雖然在名義上是中國的中央政府,但實際上正處在空前的內外交困之中。它所能控制的地盤僅僅局限於蘇、浙、皖、贛、豫、鄂等長江中下游數省地區,華北、山西、西北、川滇黔以及華南等地都被擁兵自重的各種地方軍閥勢力所把持。



中原大戰

在中原大戰中,南京國民政府雖一時挫敗了各地方軍閥及黨內異己聯合倒蔣的努力,使之不得不暫時屈從於一種俯首的地位,但國內真正的統一與國民黨內部的均衡還遠遠沒有形成。更何況就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的核心地區江西等地,還存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蘇維埃政權,這一政權及其領導的紅軍武裝公開號召推翻國民黨政府,建立人民政權,是國民黨統治集團的心腹大患。南京國民政府雖曾先後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圍剿」,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但都被英勇的紅軍所擊敗。而當蔣介石正計劃對中央蘇區展開第四次大圍剿之時,兩廣又發生了反蔣異變,南京政府又要即刻籌劃對兩廣用兵,正可謂焦頭爛額,首尾不能兼顧。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更是雪上加霜。這種複雜環境構成了南京政府制定對日方針的基本背景條件。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身份大轉換,明朝李福達之獄
顧誠先生之代表作《南明史》,一部貨真價實的學術著作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