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情厚意談「文字」

深情厚意談「文字」

原標題:深情厚意談「文字」



原文詳見微信公眾號:方步談(ID:fangbutan)


不管是看普通書籍還是看評論性文章,抑或是領導講話稿,看得越多,越覺得漢字的奇特玄妙,越覺得中華文化的深遂寬厚,也越覺得自己的渺小與不值一提,何以同樣的話語可以由多種不同的文字組成,何以同樣的文字可以表達出多種不同的意思,何以「同質不同形」的語言可以常看常新、百讀不厭?


越是學習文字性的知識,越是能懂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正如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面積廣闊且風景秀麗的大好河山,而對祖國風光發自內心的熱愛,卻需要用身、用心去感悟,感悟地越多,體驗地越多,對祖國的愛才會越多。「愛國」不是簡簡單單地兩個符號文字,它需要我們切實地去理解,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這樣形成的愛國之情才會是堅韌的、牢固的、不會隨意動搖的。


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找到切入點,找准突破口,對我來說,這就是「漢字」。花費在「漢字」身上的時間、精力越多,越能感受到文字對心靈的震憾;也只有在「文字」方面用心投入的越多,才會更加珍惜、傳承和保護中華文化,相比起來,我們平日里隨口說說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顯得那麼枯燥單薄。

對於漢字,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或許這種感情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但直到最近,直到現在,直到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你一定不能想像地到此刻我的心情是多麼激動,正如你一定不會理解我對中華文化的愛是多麼深刻一樣。多麼奇妙!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讀書,剛開始是興趣使然,可是到了最後,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不得不讀」,僅僅是養成了習慣嗎?當然不是,習慣和本性不同,本性難移,儘管習慣的養成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可是被廢棄時還是會顯得那麼得心應手、不假思索。「不得不讀」,是因為越是學習,知識儲備越是豐富,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與可笑。真是「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啊,原來我還有這麼多的知識不理解,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一瓶不響,半瓶咣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整日喋喋不休、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淵博的人,肚子里的墨水一般只有「半瓶」,而真正的大家、大師,卻非常低調、沉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三言兩語,就可以知道其功力的深厚,就可以確認他的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我們在沒有見到「大人物」(知名學者、政要、「星」們等)之前,可能平日里就連聽到其名字就可以激動一陣,而等到真正有機會接觸,見過真人以後,往往會大吃一驚。原來這些所謂的「名人」們都是如此普通,如果不是知道其真實身份的話,他們和路人甲路人乙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們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霸氣側漏,那樣頭頂光環,那樣渾身發光,總之,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樣。


比如,在國人看來,「院士」是身份的象徵、權威的稱謂、至高榮耀的代名詞,有多少人羨慕已久、宵衣旰食,只為獲得此般殊榮;想到「院士」,我們腦海中馬上會聯想到頭髮花白、大框眼鏡、衣著講究、專車秘書,一樣不落,總之,是各種排場各種榮光。但是只有真正見過李小文院士的人才知道,其實他就是一個衣著樸素、相貌平平,絲毫引不起旁人注意的老頭兒,甚至你會覺得他的打扮就像是校園環衛工人,可這才是真正的學者,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是無比儒雅且令人尊重的。

個人一直覺得,中華文化的精髓就在於「漢字」,只可惜很少有人會去專門地研究它,更多是習以為常地把它當作語言交流的工具。或許是因為我對繁體字有種偏愛,所以一直反對簡化漢字改革,雖然簡化字確定對文化的對內對外傳播,對於掃除文盲,對於人們相互溝通理解都起過重大作用,但卻有一個缺陷,或者說致命的漏洞,即丟失了中華文明的精華。中國文字最早多是象形字,是仿照自然界物體的形狀創造出來的,簡而言之,是可以從形狀上判定其意思的,同樣,繁體字的使用也是非常考究的,所以,我很喜歡台灣,不僅僅是因為祖國尚未統一而形成的對台灣割不斷的情,更是因為台灣是中國唯一一個至今仍然保留繁體字的省份。不過,其中緣由一定不會像我想的那樣簡單,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簡化漢字的改革也是迫於當時形勢。


提到繁體字,就不得不提到「文言文」。不知何時起,文言文就只能出現在課本,出現在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當中了,不久前,偶然看到王安石的一首詩,「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欲窮源而不得,獨帳望以空歸。」簡單四句話,既把王安石當時的心情表達地淋漓盡致,又不失詩人作風,好不羨慕!因此,我有時忍不住會感嘆,為何文言文沒有一直流傳下來呢,如果大家都用古文交流,豈不是很有感覺很有韻味兒?如果大家都用古文交流,那豈不是可以三步成行五步成詩了嗎,至少不用現在一樣「為賦新詩強說愁」了吧?


其實像「憤青」一樣抱怨了這麼多,除了表現出自己的無能之外,再無其它。想想看,雖然現在寫的都是簡化字,但是不照樣有人熟練掌握繁體字嗎?儘管現在說的都是白話文,但是不照樣不缺字字珠璣、古韻猶存的當代詩人嗎?


一句話,「自己的問題」。


不管是白話文,抑或是簡化字,其存在都是合理的,都是時代大勢使然,既然我改變不了天下大勢,既然我對繁體字、對文言文有如此興趣,既然我對中華國學、對傳統文化有如此喜愛之情,那我何不用心一番,苦學一番,向著理想努力奮進呢。

說干就干!


end


文丨潁川布衣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步談 的精彩文章:

【周紀】智伯之亡也,才勝於德

TAG:方步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