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這導彈海外戰績驕人,型號世界領先

中國這導彈海外戰績驕人,型號世界領先

原標題:中國這導彈海外戰績驕人,型號世界領先


攜帶型防空導彈最早由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成功,這就是世界第一款肩扛對空導彈,FIM-43「紅眼」。


假如對這種導彈比較陌生,那麼它的後續型號FIM-92「紅眼2」,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廣為人知的「毒刺」導彈。


蘇聯也在同一時間研發成功便攜導彈「箭-2」,北約命名為「薩姆-7」。


中國首款攜帶型導彈就是仿製的「薩姆7」,國產版本命名為「紅纓5」,在1984年的國慶閱兵中,「紅纓5」首次亮相。


「紅纓5」長1.42米,重量接近10公斤,可以對付50-2300米高度的目標,最大斜射距離4200米,導彈飛行速度每秒500米。


紅纓5的後續型號有A、B、C三種,紅纓5A為最新的改進型,作戰高度和距離比原型都增加了200米左右,因為只能尾追攻擊,飛行速度也較慢,性能已經落後。但是對付直升機等低空低速目標還是綽綽有餘。


1994年,在英國范登堡國際航展上,「前衛1」便攜導彈首次公開亮相。和「紅纓5」相比,它的射高和射程都有明顯提高,導彈速度也增加到每秒600米。


「前衛1」的導引頭更為敏感,不僅可以對飛機尾追攻擊,還可以攔截射擊,對空殺傷範圍大大增加。


在1999年的印巴衝突中,巴鐵用「前衛1導」彈擊落兩架米格戰機,顯示了不凡威力。


「前衛1」的後續型號也不少,其中「前衛11」和「前衛18」是針對攔截巡航導彈設計的型號。


「前衛11」採用了複合引信,「碰炸+激光近炸」,主要特點是在彈體上有一圈激光感應窗口,當它飛到巡航導彈附近時,激光近炸引信就會啟動,在巡航導彈身邊爆炸從而將其摧毀。當然,它同樣也可以用來對付直升機戰鬥機等目標。


「前衛18」導彈採用了雙波段制導方式,簡單來說,它可以感應飛機的尾部噴口熱氣,同時也可以感應機身蒙皮溫度,具有很好的抗干擾能力,普通的熱焰彈很難把它引開。


另外前衛家族還有前衛2、前衛3、前衛4等系列型號。不過這幾款後續型號,都可以看作是重新設計定型的新導彈。


比如前衛2比較類似俄羅斯「針」式導彈,採用了紅外濾光和成像技術,抗干擾能力強,能在複雜氣象條件下使用,射程超過6000米,性能不在「毒刺」導彈之下。


而前衛3導彈為增加射程,加裝了一級火箭發動機,作戰高度達5000米,射程8000米。僅僅彈體重量就增加到23公斤,實在稱不上便攜了。


前衛4是前衛家族的最新型號,它採用了紅外線熱成像技術,和從前的點紅外線探測器相比,紅外線熱成像技術增加了目標探測的深度和廣度,因為依靠圖像制導,所以很難被干擾,具備全向攻擊能力。


前衛4也安裝了激光近炸和觸發雙重引信,能夠有效對付空中目標,可以說代表了當今攜帶型導彈的最先進水平。


不過最近幾年,國產便攜導彈最出風頭的卻是另外一款。這就是「飛弩6」。


作為外銷導彈,「飛弩6」在實戰中取得了驕人戰績。



從外觀上看,飛弩6和法國西北風導彈很相似,都具有金字塔狀的導引頭。其制導方式為被動紅外尋的制導,具備全向攻擊力,抗干擾能力也很強。作戰高度3800米,最大射程5000米,其最小射高15米,最小射程500米,導彈速度大於每秒600米。


多方證據顯示,「飛弩6」已經擊落多架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甚至有消息稱它曾經擊落過F16戰機,其實戰威力可見一斑。


不過國產武器有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出口型比自用型低一個檔次,所以自用型便攜導彈的性能就頗有懸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吾細言 的精彩文章:

美國拿到巨額武器訂單犯難:中國是行家
中國坦克防禦系統研製成功 超俄一倍之多

TAG:軍吾細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