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上的松:《四季賞玩圖卷》中的亭亭松
宋代大家王安石《字說》云:「松為百木之長,猶公也,故字從公」,可見自古以來,「松」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歌詠詩讚,並藉以喻世明志、暢懷抒情。在中國藝術史上,那些百代標程的宗師巨匠,都留下以「松」為表現對象的不朽名作。
清 蔡含《古松獻壽》 扇面
清 蔡含《古松獻壽》 扇面
尺幅:19厘米×58厘米。世人常知冒辟疆與董小宛,卻鮮知冒氏有一位擅畫古松的側室蔡含。其為明末清初女畫家,字女蘿,號圓玉,江蘇吳縣(今蘇州)人。蔡含常與冒襄另一妾合作繪畫,人稱【冒氏兩畫史】。閨閣女子,能放筆畫松,且筆墨老辣勁健,實屬女中才子。她的古松圖在當時士大夫階層十分搶手,這幅古松獻壽即是證明。一株盤迴老松,簇簇松葉攢針於枝,根根有力,層次分明。加上冒襄對題,是不可多得的琴瑟唱和之作。此為《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惟一著錄的蔡含作品。
清 禹之鼎《禪悅圖》 手卷(局部)
清 禹之鼎《禪悅圖》 手卷(局部)
清 禹之鼎《禪悅圖》 手卷(局部)
清 禹之鼎《禪悅圖》 手卷
尺幅:35.3厘米×80厘米。禹之鼎,清初畫家。字尚吉、上吉、尚基,江蘇揚州人。康熙年間供奉內廷,授鴻臚寺序班,入值暢春園。工山水、人物,尤精寫真。
此圖作於康熙三十九年,作者時年54歲。傳主為清初文壇領袖王士禎,曾在揚州為官,禹之鼎十多次為他畫像。「禪悅」一詞是佛教用語,形容參禪悟道之後的法喜。此畫借佛教精神,彰顯中心人物退養林泉、游神禪悅的氣韻風度。諸多王氏門下晚生如汪繹、林佶、蔣仁錫等紛紛題詩奉頌「金粟前身 」、「妙諦嗣續」,末篇錢名世因雍正朝「文字獄」而受迫害,墨跡存世極少,尤為罕見。
明 佚名《四季賞玩圖卷》 手卷(局部)
明 佚名《四季賞玩圖卷》 手卷(局部)
明 佚名《四季賞玩圖卷》 手卷(局部)
明 佚名《四季賞玩圖卷》 手卷(局部)
明 佚名《四季賞玩圖卷》 手卷
尺幅:35厘米×720厘米。與明代帝王有關的行樂圖,目前存世有數幅,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憲宗元宵行樂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宗行樂圖》卷等。此幅《四季賞玩圖》曾在大英博物館「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覽中展出。
畫卷描繪皇室四季賞花行樂的場景,春日賞牡丹、夏季賞紅蓮、重陽賞金菊、冬季賞雪梅。頭戴黑色便帽、身穿綉金龍袍的憲宗皇帝,前後共5次出現在畫面里。松樹亦出現在各個橋段,扮演重要角色:一開始,憲宗皇帝坐在雙松下的草堂里觀看女童盪鞦韆;春賞牡丹時,憲宗所坐的琉璃涼亭外,被古松圍繞;秋冬交界處,以青松和雪松表示季節的變化,雪松下的便殿也銀裝素裹,憲宗也換上棉袍,戴著貂皮帽。畫面瑰麗堂皇,一派太平喜樂氛圍。
最近,46件以「松」為主題的古代繪畫亮相北京松美術館,匯於「明月松間照——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松』」一展中。」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亦有不為人熟知的隱逸高手之作。這些作品眾口同聲,際會於「松」,通過對「松」的不同視角以及不同表述,反映出中國人對「松文化」的特殊情感,以及它在歷史畫卷中的超然地位。
原文作者:梵凡
原文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6月刊《明月【松】間照》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趣談歷史」從青樓里走出來的巾幗英雄——梁紅玉
※效仿慈禧愛翡翠?怎能不知翡翠使用的歷史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