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別急著擠「創新泡沫」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中國一些智能產品創新是樣子貨,上菜機器人、跳舞機器人其實沒有大用處,火災巡檢機器人甚至是安全隱患,一些地方和企業熱衷炫耀那些招搖、荒唐的產品。這些說的是不是實情呢?我看說的都是實情,而且情況比這些還要嚴重。
在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和政府喜歡追熱點,機器人、人工智慧、區塊鏈……什麼熱追什麼,只要能曝光,就往上面靠。一些地方政府支持高科技發展,但對技術方向沒有研究,只要看媒體炒,就跟著上,然後給予各項政策支持。甚至一些政府持這樣的觀點:反正我們也不多投,失敗了就算做一個試驗,交點學費。在這種思路的鼓勵下,2017年,中國的初創企業拿到了全球人工智慧投資的近一半,全世界機器人的投資30%以上來自中國企業。而隨著貿易戰的到來,中國晶元企業的估值至少翻了一番。
但泡沫是不能長久的。4年前中國出現了智能穿戴熱,2000家企業入場做智能手環、手錶、血壓儀等產品。經過4年的發展,今天回頭看這些初創企業還生存的不超過1/3,而且這不多的生存者很多也轉向了其他領域。
筆者認為,今天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項目上的投資,相當一部分要交學費。大量的貌似創新,實質上是「偽創新」,創新點是臆想出來的毫無意義的需求。用戶真正使用時會發現,這些創新不僅沒用,而且還會造成很大麻煩,甚至浪費。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今天智能產品的創新,就是存在很大的泡沫。
面對這種情況,可能很多人會反思,要通過各種手段擠出泡沫,或是不讓泡沫發生,也有人會覺得這些創新的努力是無價值的。我卻不這麼看。作為一個創業者,我相信一定程度上,貌似無意義的創新也是探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泡沫可能是一杯好咖啡的伴生物。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汽車就是一個沒有多大價值的玩具,還會經常在路上拋錨;而第一代飛機只能飛行幾十米;最早的電腦做不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筆者所在的智能家居行業,十多年來絕大部分應用應該說就是「偽應用」,比如用手機遙控的窗帘、燈光,看起來很酷,但是並無多少實用價值。但正是經過這十多年的積累,隨著產業鏈的成熟、通信能力與人工智慧的發展,今天的室內環境監測已經可以做到涵蓋溫濕度、PM2.5、甲醛、二氧化碳等多項指標,這些指標通過智能模型和空氣凈化器、新風機、加濕器聯繫起來,形成全智能空氣品質保障體系。相信這樣的智能家居會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歡迎。
成功的產品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失敗甚至是「偽應用」的基礎上,指責其是樣子貨,不如看它能否在發展過程中,找到問題所在,不斷調整自己,做出真正能為消費者接受的產品。「偽應用」會漸漸被市場淘汰,踏實做產品的企業,雖一時不太受關注,但它們一定會存在。所以,一個產業特別熱,需要冷靜看待;一個產業有點問題,也不必認為整個產業都是問題。(作者是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
※這真的是今天最好笑的笑話
※日本暴雨致死人數達到209人 政府指定為「特定緊急災害」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