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教徒」你見過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一個人心裡什麼都敬畏,什麼都崇拜,那等於什麼都不敬畏,什麼都不崇拜。
我們習慣把那些只參加星期天的基督徒稱做「禮拜天基督徒」,還有一些基督徒他們只參加聖誕節,或者一些活動,我們會說他們是「宗教徒」。
最近,我發現了一種新的「綜教徒」。
有一天遇到一個人,他跟我說,基督教挺好的,教人向善的嘛!不過裡面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
他認為,佛教也挺好的,人應該綜合各個信仰的好處,為自己所用,這才是真正的信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還認識這樣一個人,他長期以來就處於這樣的情況。
他接觸很多基督徒,也一直去教會,但是他覺得教會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他的生活中,他也覺得佛教、道教也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所以,他說,他見到我的時候,就是基督徒,離開我的時候,他就是其他的信仰者了。
還有一個朋友,他的朋友跟他說,他現在過得不好,就是因為這個信仰搞的,信耶穌就信耶穌嘛,幹嘛非得那麼投入和認真,信得跟入了迷一樣。因為這個人跟他說這樣的話,他的情緒一下子低落起來。
這樣的例子和故事數不勝數。
這一類的「綜教徒」喜歡綜合各個宗教的好處,他們認為每一種宗教都是引導人向善的,他們也認為宗教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但最好能吸取各個宗教的好處,然後為自己所用。
至於好處的標準是什麼,那就看哪個更「有用」。
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象徵符號
在世界新興宗教里,有一個叫做「巴哈伊」,這種信仰就主張一種「宗教混合主義」。
這種「萬法歸宗」的信仰模式接納各種不同的信仰,表面是在尋求宗教內的和平,事實上卻是一種極大的謊言。
他們把信仰當作一種利己的行為,讓信仰變得非常實用。或者有的人,他們把上帝解釋為一個因地制宜地採取不同啟示的神,卻忽略了宗教之間最本質的差異和區別。
這個月,我跟幾個朋友一起去了陝西周至的大秦寺。
大秦寺始建於唐代,是研究唐代基督教聶斯托里派在中國的重要寺院。唐貞觀九年(635年),聶斯托里派傳教團到達當時的首都長安,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迎接傳教團團長阿羅本。
有碑文記載:「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占青雲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使西郊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
根據史料記載,景教在當時的唐朝獲得非常廣泛的傳播。但是唐武宗滅佛時期,景教跟佛教一起,遭到沉重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景教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答案或許就在宗教的混合上。
大秦景教中國流行碑
聶斯托里派在傳播初期,受到唐朝皇室的保護,所以發展十分迅速。
武則天時期,景教受到當時佛僧和道士的攻擊,景教信徒集資億萬在洛陽建「大周頌德天樞」,並有一位景僧將景教教義佛化,使武則天大為喜悅,得以繼續發展。
景教在中國傳播時期,大量參考佛教概念。四福音書的作者改為「法王」,教堂成為「寺」,大主教成為「大法王」,教士稱做「僧」。
同時,景教也大量借用道教、儒家的概念。
景教過度本地化的結果是完全喪失自己的特色,變成三不像的宗教了,不但不能吸引中國知識分子,反而遭到他們的遺棄。
景教不再是一種信仰,而成為一種「綜教」——一種過度本地化而綜合各種宗教的宗教。
洛陽出土的唐代景教經幢,中間為十字圖,左右兩幅為道教飛仙或佛教飛天
學者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中,曾將中國文化概括為一種醬缸文化。
人類也似乎總有一個混合統一的本能。在今天的社會中,這樣的「綜教」現象非常多。
但是,如果一個人心裡什麼都敬畏,什麼都崇拜,那等於什麼都不敬畏,什麼都不崇拜!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對著一群女人說,我愛你們每個人。結果會如何,你懂的。
還有,中國人喜歡把做學問的方法和態度運用到信仰之中,所謂「博採眾家之長」是中國人最隱蔽的驕傲。
信仰是上帝給予人的啟示,不是人對上帝的琢磨和猜度。
啟示只有一種,而琢磨和猜度才存在很多可能。正因為我們驕傲地拒絕了上帝的啟示,而以人的聰明來尋求對上帝的認識,所以我們所謂的信仰才需要不斷拼湊和完善。
如今,很多人還徘徊在福音之門外,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叫我們得救」?
願上帝憐憫,使更多的人回到祂的面前,俯伏仰望敬拜祂!
﹀
﹀
﹀
你身邊有這樣的「綜教徒」么?
移步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吧
7G關愛中心
周一至周六早10點至晚10點
TAG:7Gtv奇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