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留下六不準家規 讓喬家大院逃過富不過三代魔咒

他留下六不準家規 讓喬家大院逃過富不過三代魔咒

原標題:他留下六不準家規 讓喬家大院逃過富不過三代魔咒



北風盡吹,霜雪滿地。

1736年冬天,年輕的喬貴發背井離鄉走西口,來到關外的內蒙古薩拉齊廳老官營村。喬貴發本是山西祁縣喬家堡一名貧苦農民。雖然生活在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但喬貴發的日子越過越艱難,實在過不下去了,才拍了胸膛,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人家是窮漢,我也是窮漢,人家能走西口,我也敢去拉駱駝。」


所謂「拉駱駝」,實際上是做生意的別稱。在清朝,山西商人到關外做生意,全靠駱駝運送貨物。駱駝善於吃苦耐勞,而拉駱駝的人吃的苦比駱駝還多。他們穿著一件爛皮襖,帶著半袋炒米,穿行於沙漠、草地之中,忍受著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與荒野里的惡狼鬥智斗勇。


來到關外,喬貴發沒有拉駱駝,而是在一家吳姓當鋪當了一名夥計。喬貴發一邊勤勤懇懇地勞作,一邊留意著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



經商是需要某種天分的。喬貴發骨子裡就埋藏著經商的天分。沒過多久,喬貴發就敏銳地發現,老官營村集市上多的是糧食和羊肉,卻很少有蔬菜,更別說豆腐了。喬貴發以前學過做豆腐,這不正好是專業對口嗎?


喬貴發說干就干,他不做小夥計了,拿出多年積攢的錢在薩拉齊廳西邊的西腦包租了一個鋪子,買了做豆腐的工具,正兒八經地做起了豆腐生意。


1755年,當年農業大豐收,糧食價格低廉。喬貴發收購了大量黃豆,打算作為磨豆腐的材料。沒想到第二年遇到大旱,糧食歉收,黃豆更是近於絕產。受此影響,市場上的黃豆價格一再暴漲。「還磨什麼豆腐呢?」幾乎沒有多想,喬貴發馬上將囤積的黃豆拋售出去。


一進一出,喬貴發通過黃豆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正式掛出了「廣盛公」(後改為「復盛公」)的牌子,從此殺進危機四伏的商場。


在那以後,喬貴發的生意越做越廣,糧食、布匹、綢緞、煙酒、蔬菜、皮毛、鐵水、洗染、旅館、當鋪、錢店、票號等,只要哪門生意賺錢,哪裡就有喬貴發的身影。他的生意也越做越遠,北京、太原、太谷、祁縣、西安、蘭州、南京、上海、杭州、漢口、廣州、瀋陽、哈爾濱、張家口等地,到處都有「復盛公」的招牌。


喬貴發最鼎盛時期,全部資產在1000萬兩銀子以上。這是什麼概念呢?清朝一年財政收入最高越8000萬兩銀子。喬貴發的家產是清朝一年財政收入的1/8,幾近於富可敵國了。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意思是說富家子女多敗家,再大的家業,也禁不住子女們胡吃海喝,最多三代,就坐吃山空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喬貴發一共養育了三個兒子:喬全德、喬全義、喬全美。他給三個兒子都蓋了宅院,並起了堂號。老大喬全德的堂號叫「德興堂」,老二喬全義的堂號叫「寧守堂」,老三喬全美的堂號叫「在中堂」。為了讓三個兒子把自己的事業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喬貴發制定了一條「六不準」家規。


這「六不準」分別是:不準納妾;不準賭博;不準嫖娼;不準吸毒;不準虐仆;不準酗酒。


喬貴發以身作則,做到了這六條,他希望兒子們嚴格遵守「六不準」家規,杜絕紈絝子弟的惡習。


令人欣喜地是,喬貴發三個兒子及其後代均能秉承先祖遺志,潔身自好,銳意進取,在商場叱吒風雲,終於成為富甲一方的鉅賈大賈,稱雄商界200年。其中的佼佼者喬致庸,以誠信為本,在各個領域不斷開拓,實現了自己青年時期立下的「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理想,將喬家事業推向一個新的巔峰。


幾代喬家人留下了「喬家大院」,歷經百年風雨而屹立不倒,如今已成為他們輝煌事業的見證。


【參考資料:《喬家大院》《清稗類鈔》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有骨氣:太平天國拒絕《南京條約》 還炮轟不可一世的英艦!
為何古代有錢人家的小姐 都喜歡上了進京趕考的書生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