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際「四大家族」先後落子,佛山機器人本體生產有望躋身全國第二

國際「四大家族」先後落子,佛山機器人本體生產有望躋身全國第二

「機器換人」的浪潮席捲「世界工廠」中國,也改變著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布局,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庫卡已集結大灣區。

製造業基礎雄厚的佛山,敏銳地嗅到這一契機,力圖從中挖掘新的經濟增量。

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先後進入佛山,促當地的機器人製造產業萌芽:一批或草根生長、或中外結合的機器人本體製造商、系統集成商初露鋒芒便如魚得水。

今年3月28日,「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更是直接在順德建設面積達1200畝的智能製造基地。根據規劃,項目後續將引入25-40家庫卡上下游合作夥伴。官方預測,預計帶動當地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機器人本體製造體量更是有望拿下全國第二把交椅。

隨著國內首個機器人學院的落戶、多個智能製造領域品牌展會的舉行,以及中德在智能製造和工業「4.0」溝通體系的構建,佛山提出了為華南地區打造機器人生態圈的口號。按照預期,今後三年,佛山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

美的安川機器人。隨著美的完成對「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機器人的收購,庫卡也隨即宣布進駐佛山,建造生產基地。南都記者 鄭仲 攝影師

市場

佛山應用機器人超7000台

7月18日午後,佛山順德陳村,萊茵工業園,廣東埃華路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工業廠房內,除了一旁臨時搭建的兩個辦公區,其餘的空間都是作業區,技術人員正在不同的工位前調試著工業機器人;有幾台機器則在自行運作中,正在進行破壞性試驗,即將交付使用。

廣東埃華路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廠房內,專業技術人員正在調試工業機器人。

從這裡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將被運用在多個領域,包括衛浴、五金、3C、建材等家居用品生產企業以及汽車零部件企業,這與佛山陶瓷、家電、傢具、汽車等支柱產業相匹配。

與其他草根崛起的企業不同,帶著安徽埃夫特和義大利EVOLUT機器人雙重「血統」的廣東埃華路是「過江龍」,迅速在佛山這片製造業熱土尋找到立身的方向。

安徽埃夫特在國內機器人領域威名赫赫,其出貨量已多年名列國產機器人首位。「廣東是母公司最大的市場,有超過四成的工業機器人銷往廣東。」據廣東埃華路總經理黎廣信介紹,近年來廣東已成為中國機器人發展最為蓬勃的地區之一,未來子公司將協助埃夫特探索和開拓高端應用市場藍海,讓廣東廣闊的市場前景兌現成公司的市場增量。

帶著安徽埃夫特和義大利EVOLUT機器人雙重「血統」,廣東埃華路成為佛山一條生猛的「過江龍」。

研發接地氣的產品成為這家公司的初始定位。據黎廣信介紹,這家進駐佛山一年零九個月的企業,未來幾年將實現年營收複式增長50%以上、未來一年人員會增長1倍、場地增加5倍,步入超常規發展的快車道。

與廣東埃華路僅有一牆之隔的隆深機器人,是佛山機器人產業不折不扣的本地後起之秀,專門從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機器人本體、控制器研發及智能製造服務的企業。

去年年中隆深機器人獲得B輪近億元融資之後,企業就像開掛一樣。先後與萬和電氣、海信空調、華帝、寧波奧克斯、TCL等家電品牌簽訂合作協議,更是創下家電及物流事業部銷售業績單月突破3000萬元的佳績。

廣東深厚的製造業基礎的背後,催生出兩大機器人產業沃土:製造業技術支撐及機器人應用市場。進入新世紀之後,佛山製造業為了擺脫日趨繁重的人力成本,紛紛走上「機器換人」的技改之路。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紛紛進入佛山市場,成為中國最早期的應用市場之一。

去年,隨著美的完成對「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機器人的收購,庫卡也隨即宣布進駐佛山,建造生產基地。今年3月28日,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在順德正式動工。預計到2024年,基地機器人年產能將達到7.5萬台。

佛山機器人學院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魏巍告訴南都記者,工業機器人產業由機器人本體製造、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和需求方組成。庫卡的進駐將補齊佛山本體製造不足,繼續強化佛山乃至廣東機器人需求優勢。

他分析,目前機器人產業應用最大的領域是汽車產業,其次是重機機械、輕工類(五金、家電、傢具、照明、陶瓷燈),這些都是佛山重點發展產業。

佛山市經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佛山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約100家,工業總產值超過700億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以上完成了新一輪技術改造,4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工業企業應用機器人超7000台,湧現出嘉騰、華數、隆深、固高、邁雷特、中南機械、廣東埃華路等一批龍頭知名企業。

技術

靠錯位競爭做細分領域佼佼者

中國機器人產業需求旺盛,市場高度增長的背後,卻難掩機器人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的現狀。研究顯示,中國機器人產品多以中低端為主,企業規模偏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靠「性價比」而非核心技術來打開市場。

作為國內首個機器人學院的掌舵人,魏巍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員,擁有在機器人領域耕耘20年的豐富經驗。

在他看來,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瓶頸問題一直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繞不開的一道坎,「行業技術壁壘使得目前機器人市場主要份額仍然為國際『四大家族』所佔據」。他舉例,以減速器為例,國內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精度還達不到國際一流水準,不得不從國外進口。數據顯示,一台減速器的進口成本大約為國外價格的3-4倍。

在攻克關鍵技術面前,佛山機器人產品更多的是走錯位競爭的道路。嘉騰機器人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與「四大家族」深耕「機械臂」不同,位於順德大良的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則將全部精力放在「機器腳」上,其著力研發的攜帶視覺識別系統AGV機器人能夠自動地看路、找路,為企業的搬運、碼垛等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如今由嘉騰生產的AGV機器人正活躍在賓士、豐田、美的等十餘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工廠里。

據嘉騰集團副總裁陳洪波介紹,以往機器人往往都是固定在自己的工位上做某一項工作,機器人不能走動。去年,嘉騰正式發布其智能工廠建造平台「JT—Brain」。「它就像一個人的大腦,能夠將工廠內部信息管理系統以及機械手和AGV等設備進行互聯互通。」陳洪波說,這套系統能讓搬運機器人、機械手等各種工廠設備連接起來,定點移動,甚至相互配合完成不同的生產任務。

這種「手腳並用」的機器人的出現,為「智能無人倉」提供條件。「智能無人倉目前在技術上已經達到,隨著AGV機器人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很快『智能無人倉』也將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物流、快遞企業乃至其他企業的工廠當中。」陳洪波說。

據悉今年下半年,嘉騰機器人的新工廠將正式啟動,屆時工廠能夠實現年產能1萬多台機器人。

而在自動化領域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的黎廣信,每每見到、聽到拋光打磨工身患塵肺病、肺部纖維化就黯然神傷,這也導致他決心通過「機器換人」來攻克打磨拋光的技術難題。

剛剛組建據廣東埃華路公司時,黎廣信就成立了研發中心,以標準化、模塊化、數據化為方向,率先進行打磨拋光專用機器人的技術創新研發工作。只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就突破了多項技術,一口氣向國家申請了超過50個實用新型專利,3個外觀專利,8個發明專利。

不僅如此,基於標準化、模塊化、數據化的機器人還讓拋光打磨機器人向雲端機器人演進成為可能。黎廣信介紹,雲端機器人將工業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技術深入融合。通過採集到的標準化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從而對不同的目標物開展自主拋光打磨作業,比如對水龍頭進行打磨,將前十個的數據採集到雲端平台之後,機器人就會學習後應用在第11個的打磨上。

黎廣信以「傻瓜相機」作為類比,把新一代機器人稱之為「智能傻瓜機」。不久的將來,他生產的世界首台以標準化、模塊化、數據化為方向的打磨拋光專用機器人一代產品將亮相。

機器人製造發展遵循個體機器人——生產線——信息化——智慧工廠的路徑。在黎廣信的藍圖中,下一步,埃華路將依託「智能傻瓜機」打造智能化打磨拋光系統,將開發更多的「智能精密組裝系統」,更多地投身於以金屬加工為主體的「智慧工廠」。

升級

深度融合 發掘市場需求

面對技術遠遠落後於國際的現實困境,佛山機器人產業開啟的是「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的升級路徑。

技術互換與資源共享,尤其是市場資源的共享,是這一輪深度融合的顯著特徵,這種模式也有助於企業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美的庫卡共同打造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自不必說,庫卡機器人聚攏的一批國際頂尖研發人才,將從順德基地出發打造產品,包括生產6軸機器人、平面關節機器人、並聯機器人等機器人本體,並開展行業機器人集成運用系統的研發和製造。

有著中意血統的廣東埃華路將充分汲取兩家母公司的技術養分,特別是EVOLUT的機器人工程技術、數據遙距傳輸技術、離線編程系統、人機互動界面、3D立體視覺技術等,在中國工業機器人相關行業應用領域確立國產機器人技術先發優勢。

今年4月底,自主研發能力足夠強大的嘉騰機器人更進一步,與庫卡前大股東——德國格林策巴赫機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家成立於1960年的老牌德企將協助嘉騰向歐洲終端客戶提供以AGV為核心的智能物流技術服務;而對格林策巴赫則希望能夠獲得低成本的AGV產品線,以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

陳洪波稱,「格林策巴赫擁有極強的技術沉澱,從長遠看,這些技術沉澱將給雙方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中歐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的進程中,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和力度也越來越大。佛山藉助中德工業服務區和中歐城鎮化示範區的平台優勢,成為廣東嫁接歐洲先進技術的探路者。

在此背景下,國內首個機器人學院也於去年在佛山應運而生。從本質上,佛山機器人學院脫胎於德國漢諾威機器人學院,是其在海外唯一設立的品牌授權使用機構。而該學院最早成立於2009年,亦是全球首個機器人、自動化和工業4.0學院。

「佛山機器人學院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學院,而是圍繞機器人產業生態圈打造的平台。」魏巍稱,目前機器人學院將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度發掘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將德國技術的外溢效應彙集到當地企業,通過提供全鏈條式服務,降低佛山乃至廣東傳統產業尤其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門檻。

5月31日,有著歐洲最大應用科學研究機構之稱的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與佛山機器人學院戰略合作項目正式落地。

魏巍透露,該協會在佛山建立代表處之後,已開始組織專家代表深入佛山智造企業開展調研診斷,希望實現德國先進技術的本地化植入。目前,協會已經完成了對一家本地空調企業的調研,「第一期的調研報告受到企業的認可,針對這家企業產品定製化較多的情況,協會已經在做標準化的戰略規劃」。

而這樣的中歐工作還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比如,德方專家在建築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或許能給碧桂園等房地產企業帶來生產流程的變革;而佛山雄厚的傢具製造產業體系,又或許能夠提供研究沃土,填補德國機器人技術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未來

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庫卡機器人在佛山順德的落戶,將把佛山機器人帶到另一個台階:在其帶動下,佛山機器人的本體生產、集成應用、服務推廣方面集中發力,將有望走在全國前列。

庫卡機器人作為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先驅,是全球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

曾擔任庫卡機器人中國市場高級銷售經理的黎廣信更是斷言,按照目前的產能規劃,佛山在機器人本體生產上將躋身全國前三,甚至僅次於上海排到第二位。

南都記者翻查了2017年國內主要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的產能狀況,其中上海工業機器人產量達5.88萬套;蕪湖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967套;南京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746套。

魏巍提到,佛山現在要打造的機器人生態圈,將依託庫卡機器人基地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從而帶動佛山機器人整體服務能力。

黎廣信則認為,庫卡在順德的項目應該從產業發展規律去客觀理性看待,「佛山有多少企業會應用庫卡機器人,這才是決定有多少庫卡下游企業被吸引過來的關鍵因素。」

黎廣信分析,從上游來看,電機、減速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只是供應部件而已,一般不會跟著本體製造商過來布局;下游的系統集成商,它們企業性質是服務商,一般並不會跟著機器人企業來走,而是往往跟著市場走。

基於上述預判,黎廣信提出未來佛山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有三個:

首先自然是本體製造,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空間。

其次是推動佛山機械裝備行業與機器人企業的結合。

佛山總產值超6000億元的機械裝備產業基礎雄厚,伊之密、科達、震德等機械裝備如果能夠用上機器人,再武裝上智慧工廠的軟體,將會實現裝備製造向智能製造的全方位轉變。

南都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伊之密機器人自動化系統正在機器換人的浪潮中迅速崛起,致力於壓鑄及各種工業製造的自動化解決方案,該部門成立剛剛三年,就在去年交出了突破7000萬元銷售數據,同比增長115.93%。

黎廣信期待有更多資源有針對性、有側重地向創新傾斜。例如鼓勵機器人企業與機械行業攜手,打造智能製造全套設備供應示範項目;鼓勵家用機器人項目的開發,鼓勵通用機器人在專業化細分領域上的突破,以應用推動本體的研發和生產。

再就是大力發展機器人服務業。

在黎廣信看來,佛山擁有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佛山機器人學院、廣東智能製造示範中心等多個平台,「如果能把展覽、維修、部件供應、培訓等服務功能做強,佛山機器人產業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這一點,佛山機器人學院承擔了更多的期望。魏巍告訴南都記者,自成立以來,機器人學院除了服務本地產業,推動本地企業與先進技術的對接之外,還承擔著展示、培訓等功能。

其中,培訓面向不同的人群,包括職校學生、企業工人和企業高管,邀請德國專家培養他們掌握設備技術、理解工業4.0等等。另外,機器人學院也正在謀劃開設針對中小學、青少年的科普課程,希望能夠在人工智慧領域率先邁出一步。

按照預期,到2020年年底,佛山全市累計新增超過600家規模以上工業製造業企業應用機器人;建成10—15家以機器人應用為核心的智能製造示範企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主持:黃海珊

采寫:南都記者 盧凱陽 岑龍基

攝影:南都記者 鄭仲

編輯:實習生 陳佳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知乎選擇和劉昊然攜手,為的是普惠大眾的新目標
學生要學「防艾」知識,「防艾」微電影將陸續走進東莞校園!

TAG:南方都市報 |